1)120、大汉天子_[综]那些炮灰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彻要推行新政,削弱诸侯势力,可各路诸侯会同意吗?答案显然是:不。自从刘彻提出建元新政以来,朝堂上被硝烟弥漫,每日里都是暗潮汹涌,唇枪舌战。刘嫖听了陈娇的劝告,安安静静的在家待着,没有插手新政。陈午一向是跟着妻子的路线走,见平素嚣张的馆陶都歇火了,于是便也蛰伏了起来。

  听说这长安的诸侯,哭丧的有、骂街的有、耍赖的有、威胁的也有......大家各显神威,只为了给刘彻的新政添堵。不管外头乱成什么样,陈娇自在她的椒房殿里岿然不动。每日里看看书,绣绣花,等刘彻烦闷的时侯说几句奉承话。

  刘彻要推行新政的事儿让陈娇想起了景帝,那个疼她宠她的皇舅舅。说真的,作为亲人,皇舅舅是非常尽职的,但他不算是一个好皇帝。他太过在乎别人的眼光,太过至情至性。景帝年间,国政糜烂,法制荒疏。王公贵族嚣张,争夺奢侈无度。也许是见多了这些朝政弊端,刘彻的性格跟皇舅舅完全相反,刘彻虽然无情,但他的政绩却堪称千古一人。

  大汉以老庄立身,但偏偏刘彻推崇儒家学说。刘彻自登基后便任命大儒窦婴为丞相,并封了他的两位老师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几人合力推行建元新政。至于这个新政的内容,则与文帝时侯的贾谊改谏和晁错政议有关。

  文帝年间,太中大夫贾谊对《春秋左传》中所记载的各国历史兴衰行进了分析,上谏了一封书表,建议文帝推行新政。当时文帝虽然欣赏贾谊的政见,但是鉴于列王公卿的反对,朝野舆论的压力,最终没能采纳。之后又有太子令晁错向文帝上书,提出削藩政议、重农抑商、击胡备边几个政见,文帝均明确表示欣赏但也不敢采用。

  刘彻的建元新政,主要就是根源于贾谊和晁错的政见。相对于文景两位帝王来说,年纪尚轻的刘彻显然更具备破釜沉舟、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

  只是,刘彻这次的行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刘彻有两大致命的错处......要说陈娇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原因说来也可笑。上辈子的时侯,陈娇见刘彻为了这个新政着急上火,她心里也难受。为了帮助刘彻,陈娇下苦功研究了建元新政的内容以及实施的可行性。她还将自己对新政的意见写成了折子交给刘彻,规劝刘彻将新政之事延后再办。当时刘彻看着她那幅深沉的表情,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现在的陈娇,自然不会再做那样的事情了。陈娇手里捧着一本《尚书》,抬头看了看天色,见已经是过午,遍命人布上了茶。自己则是换了一身白色透粉的齐胸襦裙,披散着头发,端坐于绣架前,穿针引线,作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来。

  已经到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