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9章 滕县血战4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团等会师于台儿庄地区,然后再会合山下奉文的日军第3军,将国军主力全歼于徐州地区。

  邓锡侯,四川营山人,此前为四川四大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之一,抗战爆发后,他所属部队被改编为第22集团军,率部出川抗日。

  第22集团军下辖41军、45军两个军,邓锡侯担任集团军司令并兼45军军长,孙震担任副司令并兼任41军军长。

  历史上,邓锡侯曾与刘湘一起驰援山西,但平行时空山西并未遭到日军大规模入侵,因此邓锡侯的22集团军便被派到鲁南,集团军司令部驻地临城(微山湖边)。

  此战,41军所辖的122师、123师负责防守滕县县城及其西侧至独山湖一线,而45军则负责防守滕县之西的沙河、桑村一线,整个正面防御宽度达30公里以上。

  因此,日军第20师团,要想越过这条防线,王铭章122师防守的滕县县城必是其进攻的重点,只要突破滕县县城的防守,国军的防线就会被截断为左右两段,从而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第22集团军各部就会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

  对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要求第22集团军在滕县一线阻敌5天的任务(真实的历史上坚持了3天),不只是邓锡侯没有信心,就是孙震、王铭章这些高级将领同样没有信心。别看第22集团军差不多有5万人,而日军20师团只有第22集团军的一半,但日军的装备却是第22集团军拍马也追不上的。

  如果是国军中央军譬如汤恩伯的20军团前来守卫,局面也许会更好一些;但是,第20军团是国民政府的王牌军,在一场事关民族前途的决战中,任何指挥官也不可能率先将王牌部队送上战场,这不是指挥官要保存实力的问题,而是田忌“赛马战术”在战场中的体现。

  国军先用杂牌部队阻挡和消耗日军主力,待杂牌部队消耗完毕无力再战,而鬼子的主力也精疲力竭之时,国军再以主力出击,以期击溃或歼灭日军。

  这样的战术,不能说不对。只是,国军即便用主力与鬼子对决,也未必能取得预定的战略胜利。说白了,还是中日两国整体国力的差距。

  ……

  黄昏一场试探性战役,让122师损失惨重,也让这些川军兄弟们第一次感觉到日军的强悍,感觉到国战与内战的不同。国战,即便部队打完了也不容后退一步;国战,意味着流血牺牲!而王铭章一接到坚守滕县县城的任务,就知道在整个第22集团军中,122师的任务最为艰巨,牺牲也将最为巨大。

  但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既然身为军人,就要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觉悟。王铭章本人,作为川军汉子,也同样做好了牺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