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七十二章有铭文的饭盒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字。

  说了这么多,其实收藏青铜器就在于器物上有没有铭文。

  即便是一件很小的杂器,有铭文也会让它身价陡增。

  举个例子,在保利博物馆展出的一个青铜器,器形非常小,只有一个成年男子手掌那么大,而且盖儿也遗失了。

  但这个小小的青铜器,却意义重大!

  为什么呢?因为这件青铜器的中心部位有铭文。

  当找了大批专家解读之后,发现,铭文由大禹的后人而写,明确记载了大禹为民治水的历史。

  这件青铜器最初是从香江市场上购买的,那时价格并不高,但现在那件青铜器只能用无与伦比、举世无双来形容了。

  想到那件青铜器,它的造型不就是如同饭盒吗?

  只不过,这件东西上面的一些粉末状的绿锈,怎么看着像是有害锈?

  想到这一点,本来要走的陈文哲,停下了脚步。

  如果真是青铜病,他就不可能拖延时间。

  陈文哲无奈的暗叹了口气,他还是转身从摊位上随手拿起一只古铜色的两轮铜鸠车,仔细看起来。

  这肯定是玩具车,而且是汉代铜鸠车,它外表那一层古铜色,是人为盘出来的包浆。

  本来肯定是红斑,而只要产生红斑,那年岁就不会少。

  这种现象的产生,最少需要数百年的时间,环境一定要缺氧,这样才能够形成这种现象。

  仔细查看,陈文哲发现,这一件上面没有多少绿锈,几乎全身布满红斑。

  不用说,它在密闭的环境之中,待的时间肯定不短。

  加上器型比对,肯定是汉代的青铜器了。

  其实这种东西很好辨认,只要没有做旧的痕迹,汉代的鸠车整体上是一只大鸟背着一只小鸟的样子,鸟的两边有两只轮子,前面有孔,可以拴上绳子。

  六朝时期的鸠车则是一只大鸟一前一后背着两只小鸟,鸟尾巴后面多了一个小轮,整体上更加稳固。

  打量着手中的铜鸠车,它得长12厘米,宽厘米,高得有15厘米。

  考古发掘中,曾发现多件鸠车实物,材质以青铜为主,也有一些为陶制。

  出土的鸠车,年代从汉代跨越到西晋时期,说明这一时期鸠车玩具比较流行。

  玩鸠车时,需要用线绳穿过鸠车胸前的小孔,牵拉线绳带动鸠车前进。

  如果拉得用力,鸠车的尾部就会翘起;

  如果轻轻拉动,鸠车的尾部则一直贴在地上。

  通过用力的大小,鸠车可以模仿鸠鸟飞翔和行走时的不同形态。

  隋唐以后,鸠车早已不再流行,但是它一直是儿童游戏的代称。

  在古人的认知中,鸠鸟是一种较为神奇的鸟类。

  汉代会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授予鸠杖。

  如《后汉书·礼仪志》上说:“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

  鸠还代表孝道,《毛诗》中还说,“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反映了鸠鸟养子时的舐犊之情。

  所以,古人制造了大鸟背负小鸟的鸠车玩具,是为了让儿童能在游玩中,体会到鸠鸟所代表的尊老爱幼美德。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