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大贤隐于市(3)_汉末帝国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本应在十五岁之时便早夭,但为何中间的命理出现了一段波折?波折过后,你却是长命百岁,福泽深厚,大富大贵的命……该死,居然……”旻算小心翼翼的解释着,最后却是顶着卦象大呼一声。

  “怎么了?”刘铭好奇的问到。

  “阁下,可是汉县王殿下?”旻算诚惶诚恐的问到。

  “你这是如何得知?”刘铭更是好奇了。

  “这卦象上,你有封王称帝的运势……”旻算唯唯诺诺的说到。

  “若我不是汉县王,又当如何?”刘铭微笑着问到。

  “那我就宁死不说,否则你阻挡了汉县王的帝路,道人可就罪大恶极了!”旻算略带奉承的回答到。

  “你啊你……你似乎还在钻研治国之道?”刘铭索性换了个话题。

  心中却是说,这牛鼻子,算命的手段还有两下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早知道自己的身份了。毕竟在后世,先查人户口,再根据得到的情报假装是自己‘算出’的骗子,可真的不少呢。

  “小道从小就喜欢这个,毕竟看着那些大官耍威风的样子,小道也是羡慕得紧。只是家里没多少钱读书,简单识字之后,小道就跟着师傅学习易经,顺便帮忙打下手去了。也就是这几年,有钱了才在这富人之地讨口饭吃,顺便向他们借点书看看。”旻算据实回答到。

  “那这书中的内容,你可理解通透了?”刘铭指了指他手中的书本。

  “这本小道刚看,哪那么快吃透?有那么点理解,不登大雅之堂!”旻算不好意思的回答到。

  刘铭索性就《战国策》和《管子》向旻算询问了一些问题,旻算的确是没有吃透这两本书,但自学的情况下,居然摸索出了一套治国安邦的手段。从政治思想来看,这位没多少儒家学风,倒是纵横家和发家的理念多一些。

  这样也好,儒家什么的,陶冶情操不错,这年头谁又真把它当一回事?

  也就是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有了如今的地位。然而当代的文臣,哪个不是外儒内法?大声喊着儒家万岁,实际上却行法家的治国之道。

  “你可愿意出仕?”刘铭经过一番考核之后,郑重的对他问到。

  “我真的可以吗?”旻算显然是惊喜得乱了阵脚。

  “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过适当磨砺一两年那是在所难免……我安排你在荀治中那边学习一段时间,过两年再委以官职如何?”刘铭想了想问到。

  旻算毕竟没经过系统的学习,就算有一套不错的治国理念,但还很难结合实际,基础理论也不扎实。若是荀彧可以调教他两年,相信应该可堪大用。

  “属下愿意,属下见过主公!”旻算哪里不愿意,他想这天都想疯了。

  “好了,立刻随我过来,我安排你拜荀治中为师!”刘铭笑了笑,将其扶起。

  历史上算卦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