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隆中对_新三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书《色相》点击惨淡,大家帮忙支持一下好不好!

  一次点击,给作者的是继续的信心,也能使大家获得读书的喜悦!(链接见下)

  江陵,在八百余年前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国的都城——郢。

  点将台,这个名字的由来,出自于楚成王熊恽伐宋誓师,当时首先称霸的齐国因桓公身死势力日渐衰落,位于中原一带的小国——宋国的君主襄公企图代齐称霸,这个不自量力的举动立即召致了南方大国楚国的反对,双方在泓水一带决战。

  泓水之战最终以楚国的大胜而结束,墨守成规的宋襄公不肯听从大将公孙固的劝谏,在楚军半渡之时居然说我乃礼义之师,不可行此旁门诡异之举,结果待楚军阵形集结完毕,两军再战宋军大败,襄公本人也是腿上为流矢所中,最后伤重身死。

  八百年后,在这一座标榜着荆楚雄风的高台上,一场并不比战场撕杀来得轻松的舌辩正在一步步的进入高潮。

  文聘声色俱厉的怒喝没有吓退徐庶,胸有成竹的徐庶早已瞧出了在文聘那张遍布着怒容的脸庞背后隐藏的无奈和苦闷,刘表死后文聘顿失倚靠,性情沉稳、完全靠着才干获得提升的他与蔡瑁、刘备两派关系都很一般。

  在荆州各派争夺权利的这个当口,文聘不想参与,又无法置身于事外,二万精兵加上重镇江陵,这样的诱惑是谁都无法舍弃的。在徐庶到来之前,蔡瑁的使者邓先和刘备的使者伊籍都先后到达了江陵,他们的目的很清楚,设法说服文聘投向自己一方。

  “将军素来是先主倚重的大将,自然知道继位一贯是长子在先,幼子在后,蔡瑁之辈废长立幼,今刘皇叔顺应民意讨伐不义,望将军能积极响应。”伊籍口若悬河,作为刘表的同乡,他的一言一行让许多观望不定的郡县太守、令、长选择了刘备一方。

  “刘备,假皇叔之名,行伪善于世,安能与之同伍。刘琮继任州牧,乃先主遗命,白纸黑字有亲笔佐证,将军拥兵一方,当以大局为重,速率兵马北讨刘备。”邓先是荆襄名士,一张嘴也是辞锋犀利。

  有此二人劝谏在先,所以在文聘看来,徐庶的企图也和邓先、伊籍一样,看重的一样是江陵的战略位置和二万兵卒。

  “想不到文仲业手握万余重兵,其胆量还不如我一介儒生,今汝已危如垂卵,却不思保全之计,奈何徒作此无谓之举?”徐庶哈哈大笑,从容不迫的步向油鼎。

  文聘一怔,摆手喝退左右亲卒,道:“先生所说的保全之计是什么?”

  徐庶转身,微微一笑,揖礼道:“敢问文将军,江陵周遭围困之兵属何人麾下?”

  文聘道:“这还用说,乃汝主扬州牧奋威将军高宠之兵也。”

  “既如此,那若是将军投奔蔡瑁、刘备,不知此两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