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四章 挑动内乱_回到明末玩淘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营就能弥补的?蒙八旗也好,汉八旗也罢,都是以苍狼白鹿,以华夏衣冠为荣的,岂会真心屈服满人的统治?如今蒙古人、汉人的顺从,不过是不得不顺从。只要我们一挑动,甚至给予投降者以财力、物力的支持,必然会彻底动摇满人的统治根基!”

  方原是不得不配合这个宋献策是目光如炬,一眼就找到了满人的七寸所在。

  民族矛盾,从满清入主中原,到最后灭亡,也是满清统治下最主要的矛盾。满人统治了两、三百年都解决不了,皇太极、多尔衮不过二十来年的经营,怎么可能凭空消失?不过是被强行压制了而已!

  只要能挑动辽土的民族内讧,灭亡满清确实是事半功倍!

  方原大赞道,“献策,此计大妙,大妙!李自成竟不识美玉,而取牛金星那个瓦烁,真是天亡之也!”

  宋献策笑着摇头道,“摄政王谬赞!这点浅薄之计,大明朝廷人才济济又岂能见不到?不过是大明朝廷实力不足,野战能力几乎没有,纵然看到满清的七寸也打不中而已。也只有兵强马壮的摄政王,才有能力真正的打中这个七寸。我,不过是贪天之功为己有,借着摄政王而成事罢了!”

  宋献策所倒也不是完全的恭维,方原和满清,就如同两个最强的拳击手,势均力敌,任何一方稍微露出破绽,另一方就可能一击而中,直接ko获胜!

  而明廷与满清相比,就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和泰森打拳,泰森纵然露出了破绽,大学生也是缺乏这个实力ko泰森的。

  所谓一力压十巧,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计谋都是扯谈,就是这么个理。

  方原问道,“献策,你说该怎么在辽土挑动内乱?”

  宋献策想了想道,“我这些日子编了几句琅琅上口的民谣,可以派细作去辽土散播。”

  方原见他果然是有备而来,早做好了功课,而不是明朝官僚的做派,只管在朝堂上扯谈,具体实行的措施全是崇祯的事,忙问道,“献策,什么民谣?”

  宋献策开口道,“蒙归蒙,汉归汉,不给满人流血汗;灭八旗,诛额真,抢了钱粮抢美人。”

  “哈哈哈!好!好!”

  方原听了这两句简意亥,琅琅上口的民谣,是捧腹大笑,连声叫好。

  宋献策这个从底层磨练出来的举人果然比那些考科举出身的进士、腐儒要强上百倍,对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是了如指掌。给那些大字不识的百姓宣传什么忠君爱国,什么家国苍生的大道理,什么引经据典,根本没用,这些百姓也听不懂。

  只要稍稍对比一下共党的军歌,和国党的军歌便知晓一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国党的第一军军歌: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一个是真正能让战士们听懂歌词,琅琅上口传唱的,能起到振奋军心的作用;一个是文青写来给高层军官自high的,那个年代当兵的十个里有九个都是文盲,连一二三都不认识,谁知道汉终军,班定远是什么人?这种大部分战士听不懂的军歌,振奋军心的作用几乎为零。

  百姓提着头跟着你干,无非就是看眼前的些些利益,抢钱抢田抢女人。宋献策这几句民谣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满人之前抢了蒙古人、汉人的银子、良田、女人,如今煽动蒙古人、汉人一同起来抢回满人的银子、良田、女人,自然是人人乐意。一旦满清统治基础稍有不足,必然会出现蒙古人、汉人大面积对满人的反噬。

  方原冲着马一山道,“老马,民谣可记下了?令锦衣卫指使辽土的商人细作,去散播吧!”

  (回到明末玩淘宝)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