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六十八章 名臣的璀璨风姿_堡宗别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年在中南半岛矜矜业业,中南半岛的稳定,张鹏功不可没。

  之后,越王朱见深移藩中南半岛,任然封越,但补张鹏的缺。

  这又进一步拔高了张鹏在青史上的评价:他的位置,竟然是由一位对大明有着耀眼功绩的藩王来补缺,可见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越王朱见深也很意外。

  他没想到广安帝陛下竟然放心他去坐镇中南半岛。

  虽然没有兵权,但这可是封疆大吏。

  而且在中南半岛捞钱也是“合理合法”的,当然,朱见深没必要捞钱,因为朱见济给他的待遇是相当高的。

  朱见济甚至分了大明皇家银行的干股给他。

  毫不夸张的说,有了这份干股,朱见深这一脉几辈子都不愁吃喝了——其实这个局势有点尴尬,朱见济削藩了,可如今大明两大藩王,朝王朱佑槟坐镇朝鲜,越王朱见深坐镇中南半岛,反而比削藩之前更为强大。

  唯一的弱点就是两大藩王都没有兵权。

  但天高皇帝远,这两大藩王或者其后人,一旦拥有了财富,就有豢养私军的操作空间,对大明疆域的大一统存在威胁。

  朱见济显然也想到这些事了。

  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最有效的一项,当然是擢升了朝鲜和中南半岛两个地方的锦衣卫的权力,加强地方三司监督体制。

  广安二十年,朱见济四十五岁了。

  过了不惑之年。

  这个年纪,恰好是一个帝王最巅峰的年华。

  上皇朱祁钰彻底不理政事后,朱见济本该移宫乾清殿,但他住惯了文华殿,不乐意搬家了,所以把太子赶了过去。

  何况经过二十年,大明的政治中心早从乾清殿转移到文华殿了。

  这几年下来,朝堂又有一批老臣驾鹤西游。

  一代功勋巨臣杭敏驾鹤西游,作为这些年广安最心腹的臣子,朱见济给的待遇很高,其他的就不说了,仅仅是一个谥号,就直接追谥文正。

  这是文官最高谥号。

  关键是对于这个谥号,满堂朝野,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合理。

  以杭敏的功绩,当得起文正二字!

  吏部尚书白圭也驾鹤西游了。

  白圭是朱见济的老丈人,但论功绩却远不如杭敏,可也是一代名臣,他任吏部尚书这几十年,大明吏治一直很好,几次整顿吏治,使得官场风气清明了许多。

  当然,这些年朱见济为了发展,也发起了吏治整顿,所以哪怕到了广安二十年,全国的贪墨现象还是很严重。

  属实是给朱见济背锅。

  但这并不影响白圭在青史上的评价,毕竟朱见济的诸多改革措施中,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下沉,虽然这些部门的京畿总部占据主要功绩,但吏部的配合功不可没。

  因此白圭的嗜好是文成。

  文官谥号排行第二。

  还有一个国之肱骨也在这一两年逝世了:施辛。

  作为大明火器时代的领路人、开创者、拓新领头羊,因为东宫军研院的改制,施辛的官职一直不高,哪怕逝世之前,也只是挂了个大学士的虚衔。

  但他的功绩有目共睹。

  朱见济给他的谥号,是文正!

  而另一位,大明的财神爷,扮演着当年夏元吉那个角色的户部尚书陈循驾鹤西游后,朱见济给其追谥文正。

  大明当下经济上的富有,陈循居功至大。

  自此,广安帝二十年的时候,大明就已经出现了四位文正一位文成。

  于谦、杭敏、施辛、陈循,为文正。

  白圭,文成。

  何等的盛世名臣璀璨风姿。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