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59章 秦桧的不甘!_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万大军,十五万精锐,三十万万辅兵,幽云之地、辽东之地的男丁,几乎被征调一空,多剩下老弱妇孺。气势猛烈到了极致,好似潮水一般攻向了大宋,这是要一举灭宋。

  这次攻势之猛,大宋几乎面临着亡国之危。

  但是,也是宋朝的巨大的机会。

  这次金军几乎将兵力动员到了极致。五十万大军每天消耗是何等巨大,一个月下来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对金国的财政压力巨大。这促使了金军必然要速战速决,半年之内结束战事;若是半年之内,没有结束战争,金军就败了,巨额的消耗足以拖垮金军。

  这就是秦桧等待的机会。

  此战,关系着大宋存亡。

  若是金军成功灭宋。那时广阔的土地上,必然需要大量的文官治理,而这些野蛮的女真人自然不擅长了,只能是依靠汉人官吏。那时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降金;若是金军未能灭宋,他也可以牵线,从中调和,促进宋金议和。

  总之机会来了!

  为了抓住机会,秦桧不断的向女真贵族上书,为的就是引起他们注意。

  而上书的内容,无非说着金军难以快速灭亡大宋,唯有议和,才能巩固女真利益。这些内容,都是秦桧苦思冥想,想出来的。若是上书的内容,是巴结金人,献出计策,如何如何灭宋,那绝对遭到士大夫鄙视;可若是一些干巴巴的东西,又难以引动金人的注意力。

  于是,秦桧选择了一个中性化的题目“议和”。

  宋徽宗时代,宋钦宗时代,都曾经有过议和,此时他再提议和,不会招人谩骂。

  此时金强宋弱,宋军连连败北,许多大臣都想着议和,只是金军不松口,于是想要议和而不可得,只能是继续战斗。议和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诸多士大夫利益。议和,在大宋一方,有了广阔的市场。

  而金人此时多是安于享乐,多是厌倦了战事,已经呈现出疲态,也是愿意议和。议和,又在金国一方也有广阔的市场。

  议和,可谓是两头讨好,两头喜欢,极度有市场。

  秦桧不断的上书,在寒冬腊月中,冻得手都发僵了,可还是坚持思考,再继续写作,为的就是搏一搏,好似当年寒窗苦读一般。

  只是连续上书了十几次,还是遥遥无期,石沉大海,一点音讯也没有,这让秦桧失望之极。

  只是失望是失望,可是秦桧还是继续写,不断的上书,不断的用笔杆子打动金人,换取一线生机,换取回去的机会。

  他是一个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即便是躲开监视军卒,也无力从燕京逃走,更无力跨过重重阻碍,一道道关卡,回到大宋。只能是靠着上书,靠着笔杆子,打动金人,求得一线生机…………

  ………………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绝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煎熬,在煎熬中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