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章义军首领_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镇,州县力量极为薄弱,或是几乎不存在,这给了义军生存的空间。

  此外,河东之地,山岭密集,一些山岭易守难攻,金军少量部队根本无可奈何,而大量部队又不划算,使义军更为活跃。

  这些义军的成分极为复杂,有的是被金军毁坏了村庄,只能是携带着老弱妇孺汇聚在一起,抱成一个拳头,防御金军攻击,他们是以自保为主,根本不足以威胁金军;一些时宋军大溃败之后,散落的军人,可以说是逃兵,按照大宋律逃兵是要砍头的,无奈之下,只能是后方袭扰金军,攻击金军弱小的城镇;还有些是土匪,也是打着义军的口号,可是他们不抗金,反而是祸害百姓。

  这些义军,几乎都是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有时彼此之间还相互攻击,相互吞并,内讧不断。

  至于真实的战斗力,有多少,很是值得怀疑。

  这些义军,每一支都是号称雄兵五万,雄兵十万,有的甚至是吹牛雄兵三十万,似乎说的数字太少了,丢人一般。

  实际上,这些义军数量的确是很多,可是多是拖家带口,老弱病残为主。

  比如在定襄的一只义军,号称十万大军,真实的军队数量也的确有十万之多,可是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是孩童,妇女等,占据了七层,也就是仅仅有不足三万的男子,这些多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有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战斗力很差。又要花费较大精力保护妇女老人,孩童,真正能够参战的不足万人。而这万人中,多数都是缺刀少弓,刀剑不足千,多是生锈老坏;弓箭手不足五百,至于射箭水平有多高,值得怀疑。

  平时袭扰一些金军还可以,若是遇到金军精锐袭击,片刻间就土崩瓦解。

  战力低下也就罢了。

  最为主要的是这些义军的首领素质太低下了。能够当上义军首领,当然不会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不会是书生,更多是一些泼皮无赖,土匪、杀人犯、豪族等。这些人平常时刻就好逞强斗狠,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若是在太平年代,有着大宋律的制约,可能还比较老实。可是随着乱世的来临,大量县官州官,或是逃命,或是被杀死,或是降金,,大宋地方的权利出现了真空,这些人趁机而起,占据一方,打出了抗金的旗号,收揽人马。

  因为金军的残暴,他们不得不奋起反抗,可是随着暂居高位,成为几万,甚至是十几万人马的首领,心思也会浮躁,甚至是质变。如果说刚开始抗金,目的是让穷苦的百姓有饭吃,到了后来,这个目的已经退后了,主要目标,恐怕想到的是自己了,想到自己掌握权力了。

  这些义军首领,偶尔颁布一些政令,比如说不准骚扰百姓等等,可是却没有全面系统的抗金政策吗。更有甚者,一旦取得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