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新年(下)_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从哪本古里找来的――这些奏章,每天换着花样,把赵瑜恶心得不轻。

  一开始赵瑜还耐着性子,加以批复。但到了现在,就只看了两眼就划个叉,连个字都懒得写了。他也曾命陈正汇直接在政务院就把这些奏章截下,不要呈上来,但陈正汇却一直不敢答应。所谓天人感应,这种奏折。从礼法上讲。是赵瑜上应天命,下服万民的结果。就算他是臣之首,也不敢私自截下――现在虽是赵瑜命他这么做,但如果真的照办,日后追究起来,那可是意图谋叛地最佳罪证――伴君如伴虎,陈正汇并不是政治白痴,帝王的信任最做不得数。

  因此,赵瑜每天就不得不被这些乱七八糟地东西荼毒着――对于那些马骨他也不能找个坑把他们埋进去――就只能指望随着时间过去,只要他一直不加,再过些日子,那些人自己消停下来。

  除了上尊号,献祥瑞的奏章惹人恼,其他奏章也一样让人心烦。原来没称王的时候,呈上来的公,字都是简单明了,有着海上男儿特有的爽快。在赵瑜多年来一贯的要求下,下面的人都是用最简洁和无歧义的语言,把事情一条条的说明。

  但现在好了,称了王之后,每篇字不先歌功颂德几句,就不敢写正事。原本东海的官还好,官样字写完,下面地正事还能有条有,清楚明了,但那些个从大宋来投地士子,恨不得每句话都插进去一句典故,满篇的咬嚼字、拗口赘牙地词句,具体的事务写了三五千字也说不明白。赵瑜也曾看过一些前代名臣的私人选集,如王安石、司马光的,虽然一样引经据典,但典故引得恰当,意思说的明白,笔也是高妙,通常三五百字就把一桩事交代得清清楚楚,绝不如东海的官们这般扯淡。

  果然还是能力有差啊!

  每每看到这些奏章,赵瑜都恨不得把笔管给撅了,也难怪明太祖看奏章看得揍人。这些人,的确该打。赵瑜琢磨着,等过了年,找个机杀鸡儆猴一番,好把这种酸腐气扼杀在摇篮里。

  赵瑜叹了几口气,正再拿起下一本奏折,眼角的余光,却感觉到门外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抬头一看,只见着门角处有个人对房里面探头探脑,却是个粉雕玉琢的小丫头。

  看到她,赵瑜的表情一下就柔和了下来。能让东海王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好的,也只有他这个才三岁的宝贝女儿:“雯雯,别再外面躲了,进来!”

  小丫头扶着门框,摇着头,细声细气的说道:“娘娘说了,爹爹房不能随便进了。”

  的确,现在已不比以前。赵瑜的房是个东海国的中心,为避后宫干政的嫌疑。赵瑜地一后一妃,已经不能随便踏进来了。不过就算是陈正汇,也不可能找一个三岁小丫头的毛病。

  赵瑜笑着,走过去把女儿一把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