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70章 一处喜庆一处离愁_大唐好男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太监咳嗽一声,朝着旁边一伸手,一个小太监即刻将手中的一个盒子递到他手中。

  “李昭,验看圣旨可是有误?”胡太监将圣旨递到李昭面前,让他验看绳子上的印签。

  这是一道必须的手续,特别是这种远途传达的圣旨,这道程序更是不能少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房子有人假传圣旨。

  不过要是在长安城里,除了重要的圣旨,一般的时候都会少了这道程序。

  李昭仔细的验看了盒子上的封条以及油蜡的印签,说道:“验看无误。”

  胡太监这才打开盒子,取出一卷竹简。

  对,你看得没错,就是竹简。

  这唐朝的圣旨与宋代以后的圣旨是有很大区别的。

  唐代的圣旨,其实更常用的称呼是“敕旨”。

  大致上可以分两大种七小类,无论哪种,都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和“钦此”结尾。

  那么唐代敕旨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么说吧,如果您的穿越质量高、效果好,直接穿成了皇帝本人,再乱斗一番坐稳了皇位,下一步应该做啥?

  应该先大肆封赏自己的亲属死党有功之臣,对吧?

  顺便再把旧有规章制度里看不顺眼、对自己不利的重大条文修改修改,对吧?

  这时候发出的敕旨,就是第一大种“制书”。

  具体说,“制书”下面还要再分三小类,立皇后立太子、封亲王和三品以上大官的,叫“册书”,是写在竹简上的——对,很有范儿的仿古风竹简。

  就是册封李昭为诚王的这种竹简。

  第二小类正经叫“制书”,用来行大赏罚、授大官爵、改革重大旧制度、赦免战俘什么的,写在不会生虫虫的绢黄纸上。

  第三小类叫“慰劳制书”,是颁发给大臣们的表扬信和奖状,也是写在绢黄纸上。

  于是胡太监就拿着那个竹简的圣旨宣读起来。

  听着胡太监用阴柔的嗓音宣读着圣旨,李昭的身体就不由得颤抖起来。

  太他娘的意外了,这是他奶奶的天上掉馅饼啊,自己都到扬州了,这册封亲王的旨意都能追着送过来,这天下还有比这个更幸福的事情吗?

  罗老二也傻了,他是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个阵仗的,这圣旨也太突然,太爽了吧?亲王啊,从今以后自己就有一个亲王的二弟了,你阿母的,这幸福来得实在太突然一些了。

  李昭强忍着激动把圣旨听完,然后叩首谢恩。

  胡太监将圣旨卷起来,放到盒子里,双手托着递给李昭,笑道:“诚王殿下,这圣旨你收起来吧。”

  李昭忙伸手接了,站起身来,笑道:“胡太监,辛苦了。”

  他说着,转身将圣旨递给罗老二,让他帮自己拿着,然后从腰间的锦袋里取出几个小玉牌,在中间选了一个。

  “胡太监,您回去长安之后,拿着这块牌子到皇城对面的银庄里就能提取一万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