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章 本王又不是圣人,哪有那么厉害?_朱家小圣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教给国子监的监生们,如何当一个清官,如何出淤泥而不染?”

  朱橚只是摇摇头,“本王又不是圣人,哪有这么厉害?清吏治是历朝历代都有的棘手难题。

  从周朝以来,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吧,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英明神武的帝王们,还有孔孟朱熹这样的当代圣人,都没提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本王年不及弱冠,又能做些什么?不过是多些告戒,让监生们在上任前多些准备。寄希望此举能多几个清官,改善朝廷之风。”

  听到这话,许茂彦不由得感慨,“周王殿下说的是,萧何、张良、房玄龄、魏征、王安石、寇准,这些都是冠绝当代的良相。

  可他们依旧没能解决贪污之风,只是尽可能地将其遏制,从来不能将其扼杀。”

  “所以啊,你我只能尽心尽力,求一个问心无愧罢了。”,朱橚说着就迈步踏着台阶而上。

  而许茂彦看着朱橚迈步上台阶的背影,心中忽然有几分季动,眼前的人虽然不是圣人。

  可在他和很多人的心中,朱橚是洪武朝距离圣人位置最近的人。

  “殿下,说不定您以后能想出办法呢?”,许茂彦跟上了朱橚的脚步。

  “哈哈。”,朱橚带着自嘲地笑道,“若真有那么一天,那本王可就是大圣人了,到时候让你们都来跪拜本王。”

  许茂彦笑着回应道,“若真有那么一天,在下定然和众御史对您三叩九拜。”

  “哈哈。”,朱橚只是一笑,并未放在心上。

  可这番对话却是在以后一语成箴。

  与此同时的中书省,政事房内。

  朱橚第二次讲学的内容,摆在了胡惟庸这个新任宰相的桌上。

  “周王想做什么,都不必去管,将你们的心思都放在政事上。陛下的寿诞快到了,不要让琐事扫了陛下的兴。”

  胡惟庸对于讲学内容虽然有几分认同,可并不在意,他更在意地还是政事。

  “相国大人说的是,下官明白。”,平章政事魏鉴和一众参知政事拱手说道。

  “朝廷最近有几件紧要事,你们用心一点。其一是卫国公得胜归朝,让兵部的加紧汇总战果,以便于尽快拟旨褒扬。

  二是陛下要挑选部分武臣子弟在国子监读书,尽快给本相名单。三是太平、宜兴和钱塘的水灾,吩咐当地布政使司用心赈灾。”

  “是,胡相!”

  现在的胡惟庸倒是有几分宰相的做派,在众大臣面前颇有威严。且在短短几日就将中书省管的井井有条,效率比以前还快了几分。

  众人散去后,胡惟庸继续和心腹魏鉴吩咐着。

  “有几件重要但是不着急的大事,你要上心。一是占城、三佛齐、真腊等小国要来进贡了,要展现我大明上国之风。

  二是陛下准备在年节后分封十一皇子等人为王,封赏汤和为信国公。你盯着礼部,早点开始准备这些事情。”

  魏鉴将其记在心中,拱手说道,“胡相,下官知道了。”

  随即他小声地说道,“胡相,还有那事?”

  闻言的胡惟庸想了想,站起身悠然地说道,“陛下打算在年节后召集十二省的布政使和知府入朝进谏。

  这些人自然是要分个三等的,哪些人要被评为上等称职,哪些人评为不称职,你心里应该有数。”

  魏鉴听到这话脸上顿时多出几分笑容,恭敬地说道,“胡相请放心,下官心中有数。”

  这是一个笼络人心的绝佳机会,可以让他们派系的人更快上位晋升,充实朝堂六部和。

  “嗯,做好了这件事情,本相也好和陛下建议补上左丞的空缺。”

  “多谢胡相,下官一定尽心尽力。不过右丞相那边,是不是打声招呼?”,魏鉴听到左丞二字,心中不由得火热几分。不过他有些顾忌汪广阳这个右丞相。

  可胡惟庸只是摆摆手,“一个空架子而已,管它作甚?”,

  他分毫不讲对方放在眼里,言语中多出几分霸气!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