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5章 阵线之内_港岛旧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题。心中对新加坡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或许南洋华人该拥有的不仅是新加坡。”

  “如果南洋华人能够拿下更大的地盘,那么不仅将来经济、福利会更好,地缘空间也具有操作性。不会除了港口经济之外,处处给人卡脖子,大不了从北方进口嘛。”

  他发现爱国不一定只能往内地使劲,往外使劲,为民族开疆扩土,何尝不是一种情操?陈先生则起身道:“指教不敢当,虚长几岁而已。”

  “食堂应该已经开餐了,何先生带人一起去吃吧。”

  何定贤道:“陈先生,捐赠给集美大学的五十万港币,我已经开出一张汇丰银行的支票。”

  陈先生没有去接何定贤掏出的支票,而是诧异道:“何先生没打算在内地办学吗?”

  他还以为何定贤在港岛有办学校,来内地也会自主办学。要知道,五十万捐进集美大学,没人会记得他何定贤,要是回乡直接办学,完全可以办一座很好的职业学校。

  何定贤却摇摇头:“没有。”

  “说实讲,我办学校都是邀名,这回来见您是有所求,还要再求名,多少有显得有些不要脸了。”

  陈先生朗声大笑,让秘书收下支票,出声道:“何先生,求名没什么不好的,我一开始也是求名,只是名够了,才不求。”

  “如果何先生相信因果报应的话,那么名便是善业的一种好报,行善事而求名是理所应当,实至名归。这份善款集美大学会用作兴建校舍,操场。”

  “盖起来的校舍,我都给你留个名。”

  何定贤闻言不再拒绝:“多谢陈先生。”

  内地第一栋“定贤楼”竟然起在厦门集美,倒是连何定贤本人都有些意想不到。毕竟,他不是一个无缘无故做善事的人,还以为慈善基金在内地的项目,起码要八十年代才会启动呢。

  何定贤带着两个跟班,在几位校工的陪同下,来到学校食堂。他望了学生们一眼,并没有做作的在大厅吃饭,而是跟校领导们一起到楼上开小灶。

  做作的在食堂大厅演戏,除了让同学们吃得拘束之外,起不到任何效果。同学既不会觉得一个大老板来食堂吃饭是简朴,也不会觉得大老板吃小灶高人一等。

  不同身份的人,本身就有不同的待遇。

  这里的大学生们将来出去,当上领导就不吃小灶了?搞笑嘛!

  当天晚上。

  何定贤乘船回到港岛,刚刚走下九龙塘码头,蒋天生便举着雨伞,小跑着迎上前来:“大老板,一路辛苦。”

  “小事情。”

  何定贤弯腰坐上轿车,挥手让蒋天生上车。

  蒋天生急忙将伞收起,交给下属,弯腰上车,笑着道:“南洋的兄弟已经打来电话,警局让社团去交保释费,可以领人了。”

  “这么快?”

  何定贤略感诧异,在怀里掏出支雪茄,低头点火。

  “呼”他吐出口白雾,爽快道:“陈先生够犀利,办事又快又好。”

  蒋天生奉承道:“普通人可搭不上陈先生的线,大老板为南洋的兄弟们挣足面子,另外,那一批货已经进公海,不到七天就能送到兄弟们手中。”

  “有要货再打电话。”何定贤眼神瞟向窗外:“多赚一点是一点。”

  “是。”

  “老板。”蒋天生颔首答道。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