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7章 096核潜艇,下水!_星火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7章096核潜艇,下水!

  伴随着金属氢的正式发布,国际核聚变会议也顺利结束。

  塞巴斯蒂安和艾兴多夫都不能直接留在华夏,而是需要返回德国进行工作交接。

  跟他们简单告别之后,陈念也离开了上海。

  不过,他并没有返回AH,而是直接乘专机前往渤海造船厂,准备去见证又一件新型装备的诞生。

  那就是,他期待已久的,096型核动力潜艇。

  截止目前为止,096项目已经进行了11个月,由于前期来自美方和南岛的压力极大,这个项目采取的也是不计代价、不计成本全速开工的工作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大部分的研发落地和建造工作。

  不过,随着海上压力的缓解,项目的进度也随之放缓,最后的舾装收尾和优化工作时间要求,被放宽到了两个月。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的10年6月份,这艘核潜艇才达到了下水标准。

  ——

  当然,这个“才”字,也只能是适配华夏内部、星火内部的标准了。

  11个月建成一艘巨型战略核潜艇,放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其实都可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的成绩。

  要知道,在苏联时期,建造一艘与096规模相似的核潜艇,也需要花费3年左右的时间。

  而到了俄国时代,台风级核潜艇的周期已经逐渐拉长到了7年-——你说他一服役就落后,也真的不是没有道理。

  相比之下,美国的建造进度要快一些,但陈念印象里的最高记录,也就是14个月。

  可以说,华夏这一次是实实在在地打破了记录。

  所以,无论是陈念自己,还是项目组内部,亦或是上级部门,都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已经在筹划要给相应团队论功行赏了。

  在飞往HLD的飞机上,陈念看完了上面拟定的嘉奖方案,随后又按照他自己的、技术方面的直观感知,给几个重点人员做了调整建议。

  审核了好几遍,确认不会有太大的偏颇之后,他才放下了手里的文件,掏出手机一边刷着论坛打发时间,一边思考着有关金属氢材料后续应用路线的问题。

  第一个金属氢工厂已经进入筹备阶段了,按照项目计划,这个工厂要达到年40吨以上的产量。

  这个数字听上去很多,甚至如果仅仅是用于实验室实验,已经到了根本用不完的程度。

  但问题是,这种材料终归是要走向产业化的。

  而年产40吨这个数字,其实根本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初期大规模展开的“实验性项目”的需求。

  核聚变项目不用说,想搞超导储能,你得用不少吧?

  搞超导输电,要建设实验性电网,你也得用不少吧?

  搞武器,搞四代核武,那用量就更夸张了。

  更不用说那些更加细分的领域,什么电机啦、半导体啦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