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失国皇帝 游化僧人_南朝枭雄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事无常”之后,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咒骂起韩端来,等骂得痛快了,释慧思才对陈顼问道:

  “陛下自何处而来?欲往何处而去?”

  陈顼叹息一声,将自己在邺城备受冷落,欲西奔投周之事一一道来,释慧思听罢,却对他说道:

  “陛下前往周国,或许能得周主庇护,然而陛下以帝王之尊托庇于邻国,除了能得一安身之所惶惶度日之外,又能有何补益?”

  陈顼叹道:“亡国之君,有一安身立命之所足矣,又岂敢贪图其余?”

  为了登上皇位,他忍辱负重好几年,不惜害死两名亲侄儿,如今被打落尘埃,他心里最想的就是东山再起。

  然而释慧思在北方佛门内部都站不住脚,向他说这些又有何用?

  “陛下不可妄自菲薄!”

  但释慧思说出一番话来,却令陈顼又燃起了希望。

  “如今周主正忙于施行新政、革除弊端,无暇外顾,即使陛下前往周国,恐怕也不能得其相助,复国更是无稽之言。”

  “既然如此,陛下何不放眼四量,另觅他途?”

  若有别路可走,他又怎会落得今日这般狼狈?陈顼心下暗恼,口中却问道:“不知禅师有何良策教我?”

  “以贫道之见,陛下就此南下往江陵去,却比去长安要好得多。”

  陈顼有些疑惑:“江陵如今也是周国土地,与长安又有何分别?”

  释慧思抹动手上的钵塞莫,缓缓说道:

  “陛下有所不知,周主虽在国内全面禁佛,但江陵总管陆显圣与陛下一样,皆是崇佛礼佛之人,因此禁佛法令虽下,江陵的僧众却也只是由明转暗,并未受到丝毫损伤。”

  “而因禁佛之故,时下僧人逃往江陵者,数月以来竟多达万人。”

  陈顼还是有些不解:“僧人逃往江陵,却又与我何干?”

  “大有干系!”释慧思嘴角一翘,“不过,此事成与不成,最终还得着落在陆显圣身上,只要能说动陆腾,陛下复国便易如反掌!”

  陈顼被他说得极为心动,此刻见他卖关子,也不敢催促,反而站起身来,退后一步,拱手向释慧思请求道:

  “禅师若有良策,还请不吝赐教,他日我若能复国,定当为禅师建一座天下一等的大寺院,以供佛祖金身!”

  释慧思合什回礼道:“陛下此言过矣,出家人供佛于心,只要心中有佛,所在之处便是寺院。”

  陈顼又拱了拱手道:“禅师说得极是,但我也是崇佛之人,为佛祖建一座寺院,也是应有之义,禅师就不用推辞了。”

  “陛下请坐。”释慧思又笑了笑,却也不再说建寺之事,待两人重新落座之后,他才又沉声说道:

  “贫道为陛下所献之策,便是效萧梁故事!”

  陈顼闻言,顿时一颗心冷了一半。

  他原本以为释慧思有什么妙计,没想到还是附庸周国。

  心时一失望,他的语气也冷了下来:“我此番西去,正是要效萧梁故事,禅师让我先去江陵,最终不还得再去长安?”

  释慧思正色道:“陛下此言差矣!”

  他数着手上的念珠,话声还是不疾不徐:“贫道敢断言,陛下若直接去长安,便是想效萧梁故事也不可得!”

  “陛下如今已经失国,手上既无钱帛也无兵将,周主助陛下复国,他又能得何好处?”

  “若无得益可占,他又怎么会助陛下复国?”

  这些道理陈顼又何尝不明白?

  此去长安,他原本就不抱多大希望,并且已经作好了心理准备,若事情不成,便要厚颜请宇文邕赐一座宅院,久居长安。

  但释慧思既然这样说,多少应该也是有些把握才是。

  难道他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打动宇文邕助陈顼复国不成?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