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4章 县城劳动局招工!_夺舍了植物人,我成了全球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4章县城劳动局招工!

  1979年11月1日。

  星期四。

  粤西。

  湛城地区廉县石角公社。

  一个名叫陈家村生产队的地方。

  自从今年初,陈家村刚刚分田到户,每家每户按照成年人的人数,根据生产队的总田地面积,统一进行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田到户。

  算下来,陈家村生产队,一家平均一个成年人只有五分田左右。

  除此之外,原来属于生产队的打禾机(水稻脱粒机),水牛等工具,同样进行抽签方式,分到各家各户,运气好的,一家人能够分到一台打禾机,或者分到一头水牛。

  那些分到打禾机的村民,在到水稻收割的时候,可以通过脚力进行脱谷。

  没有抽到打禾机的村民,那么只能向其他村民借打禾机,要么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方式进行脱谷,但是,很辛苦,也很容易渗入许多泥沙在里面。

  还有抽到一头水牛的村民,可以用牛耕田,没有的,那么只能单靠一家的劳动力用锄头来挖田,还是比较辛苦了。

  对于现在的陈家村村民来说。

  家家户户,兄弟多的十个,八个很正常。

  兄弟不多的,可能五六个。

  在这个年代来说,没有分田到户之前,根本就是吃不饱,刚刚分田到户,在劳动力低下,水稻生产量及其低下的情况下,同样还是吃不饱。

  因为差不多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粮食是需要上交,作为公粮交给国家的。

  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上交的国家公粮,还要符合要求,实在交不了,那么只能出钱从其他人那里购买上交公粮。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家里还是很穷的。

  那为什么没有其他工作吗?

  想都不用想!

  除了在大城市,像羊城,湛城这些地方,国企比较多,许多市民可以进入国企工厂吃铁饭碗外,在农村,特别是粤西这种偏僻的农村,根本就不用想着有正式的工作了。

  也就是说,一个月下来,不但吃不饱,月收入可能一元,两元都不一定有。

  如果有手艺的,可以做一些编织品,像竹制品拿到石角公社的街道贩卖,可以换点钱。

  如果没有这方面手艺的,那么根本不用想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手艺的,像做法事,做斋的这些民间道士,也会有一些收入。

  但是,在大家都是很穷的情况下,日子过得最好的。可能就是生产队队长或者管账的,他们收入高许多,至少一家人可以吃饱了许多。

  至于读书?

  读小学,还是有许多家庭都支持的。

  一直读到初中,两年制的情况下,也就是初二也就毕业了,即使也有高中,甚至恢复高考了,但是,许多家庭家里五块钱都不一定拿得出来。

  陈家村一家陈亚久家里,家里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

  这些儿女里面,其中女儿是排在第二。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