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章 长洲营_逆清184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这些孩童就会成为这个学校的第一批学生。

  “学校?”

  赵志顿时有些好奇,道:“源儿,你说的莫不是之前提过要培养商界人才的学校?”

  赵源轻轻摇头,道:“教育重在因材施教,前期主要是蒙学为主,后面会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来进行分别教育。”

  当然,赵源没有说的是,后续的教育也将会搭配不同的学校来实现,但是长洲岛将会成为他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这里相对封闭,且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务,更加方便孩子们成长。

  赵志一如既往地对好侄子表示了支持,道:“源儿,既然你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二叔自然要支持你,我们赵家原本就收养了几十个孩童,后来由于你的建议,又收养了四十来个,现在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一百多个,你前面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对于赵家这种地方豪强而言,收养孤儿培养成心腹这一套早已纯熟无比,再加上现如今这个时代人命贱如草,其实除了供他们吃穿,也用不了多少钱。

  赵源仔细考虑了一番,为了将这些孩童变成可造之材,很多成本是不能节省的,比如他会让这些孩童接受长期的军事化教育,那就必须充分保证成长需要的营养。

  “这些人吃穿用度,读书识字,还要盖一些宿舍和教室,准备一些教具,怕是都需要钱,我会让他们在长洲岛种一些菜,尽可能减少成本,但不管怎么算,前期投入至少也得三四千两银子。”

  赵源扳着手指头仔细计算了一遍,这笔钱看上去不多,但是它不同于那些生意,明年上是看不到收益的,而且后续每年还得继续维持投入。

  正因为办学这件事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因此但凡能做办学这件事的人,往往都会被地方县志记录进去,大肆表彰。

  当然,赵源倒不是为了这个虚名,他还是为了日后的大业考虑——毕竟自己目前也才十七岁,至少还需要蛰伏好几年,完全可以多培养一些自己人,而这些收养的孤儿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两天后,赵源再一次上了长洲岛,而这一次陪在他身边的主要有二叔赵志,管家赵全、掌柜薛桂年以及赵横几人。

  由于赵源这几个月以来的所作所为,也使得长洲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处都是新建的工地,还有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房屋,将原来有些荒凉的岛屿变得繁荣起来——由于赵家的人脉关系,也没有那些不开眼的官人来找麻烦,就连番禺县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源有时候也非常庆幸,自己没有重生在一个贫困之家,否则光是这些前期的积累,他可能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甚至还需要冒更多的风险。

  长洲岛占地面积足足有八平方公里,换算下来差不多有一万两千多亩地,赵家明面上在岛上购置了一千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