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七章:借道宋国_上古泰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般仓促的调动两万兵马至晋城。如今晋国六卿近二十万军队都在卫国西北,莫不是公室也打算参战?

  不久后,平静的诸侯馆内便鸡飞狗跳的喧闹起来。与此同时,宋国的朝堂亦是如菜市场般热闹。作为大周朝此时唯一的公国诸侯,年轻的国君宋德屏退了百官后,独留卿事寮的内阁大臣在大殿中议事。

  “消息真伪犹未可知,诸君不可自乱阵脚。即便范蠡未死,陶邑也断不可拱手于人。”

  “陶邑本就乃我公室封地。范蠡小人,欺世盗名实乃窃国之贼。”

  “哎!好不容易将范氏商贾赶出宋地,岂有退还陶邑的道理?”

  宋德听着下方激烈的言论。众人讨论的方向似乎是偏离了议事的话题。他干咳了两声,大殿内随之安静下来,宋德叹道:

  “哎!留诸君议事并非是争论陶邑归属。范蠡遣使求见寡人,是想借道宋国与人方便。”

  说到此处,一位华服老头拿着奇怪的拐杖在地上猛地敲了一下,怒道:

  “他这般作为,不就是摆明了拿陶邑来要挟君上吗?臣以为...不可。”

  “太宗所言,寡人不是没有想过。但若范蠡未死之事公诸余众,顺民意寡人也该迎范蠡归宋,不是吗?”

  原来说话的老头是掌管祭祀礼仪的太宗,他拿的拐杖是宗室的图腾。

  老头愤恨的叹了口气,没在言语。这时,太史插嘴道:

  “如今范蠡得齐君庇护,借道之事实乃助齐与晋争霸中原。若君上答应此事,便是与晋国结下仇怨。日后必招致祸患,还望君上三思。”

  宋德此时也很纠结。他点了点头,目光落向一直沉默的太宰。

  “太宰以为该当如何?”

  太宰拱手,环视了诸人一眼,道:

  “范蠡虽精于谋略,为人狡诈,但有恩于宋国百姓,这事人尽皆知。范蠡在宋地遇刺,我等袖手旁观又趁机夺其商驿,此为不义之举...”

  话还没说完,便被人打断了。

  “太宰如此帮着范蠡说话。莫不是收了人家的财货?”

  随后,有人附和着哄笑起来。宋德的面色极为难看。

  这些宗族的老家伙,仗着自己宗亲的身份,整日嫉贤妒能。此刻,他们竟然对一国太宰毫无敬意。宋德不悦道:

  “肃静!让太宰把话说完。”

  “愚不才,确实与范蠡有些私交也收过其馈赠,但也曾记得还礼。礼尚往来,故而无愧于心。”

  他暗讽诸人吃相太过难看。旁人听了自然不爽正准备还以颜色。却听他拔高声音说道:

  “强邻环伺,中原之地终有一战。无论成败与否,保存国力、联弱抗强方为我宋国求存之道。臣以为借道之事可行。”

  大殿之内顿时寂静无声。

  诸人万万没有想到。太宰会站在国家的角度,给出如此正当的理由。除了一心供奉神事的太宗无心逐利,其余的人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