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兴土木吧!太皇太后!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的事情了。

  于是,就在上个月的闰二月丙辰。

  赵煦插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事任命——左侍禁、知洪德寨折可适,升任西头供奉官,权发遣镇戎军。

  并命折可适入京陛见。

  至此,在赵煦的上上辈子,曾经开发出对党项4.0战术,先后打的梁乙逋、小梁太后欲哭无泪的最佳搭档——章楶、折可适,提前了五六年完成了合体。

  这可是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几乎将党项人打到亡国边缘的组合。

  与此同时,赵煦还借口去年大旱,恐沿边军州军民粮草无济,给权陕西转运使范纯粹下诏,授范纯粹全权支应边寨军粮。

  于是拨给范纯粹茶引、盐引数十万贯,以便陕西转运司方面,可以吸引商贾,运粮支中。

  这样就从人事、物质两个方面做好了准备。

  足兵足粮,应该就可以应付接下来的战事。

  很快今天的奏疏,两宫就批阅的差不多了。

  她们也有时间,来和赵煦说话了。

  “官家,今日不在福宁殿练字,怎有空来庆寿宫了?”太皇太后笑着问道。

  最近这些时日,赵煦慢慢的很少来庆寿宫,陪两宫批阅奏疏了。

  一是因为,大事向太后会和他说,也会和他商量,来了也只是陪着说话。

  二是因为,赵煦的事情也多了起来。

  开封府的事情、宋辽交子的事务、专一制造军器局里的一些事情。

  他都要处置,也都得和人商议。

  赵煦笑了起来:“怎么,太母不喜欢孙臣来庆寿宫?”

  “怎么会?”太皇太后说道:“官家就应该多来庆寿宫。”

  赵煦收敛笑容,说道:“却是瞒不过太母的慧眼。”

  “孙臣今日,是特地来庆寿宫的。”

  “哦?”太皇太后问道:“官家有事?”

  赵煦颔首,严肃的看向太皇太后,也看着在这个时候抬起头来的向太后,说道:“太母、母后,孙臣尝闻,祖宗以来历代故事,都要给母后、太母兴建宫阙!”

  “孙臣即位也有一年了,为何朝野无人提及此事?难道是髃臣们忘了这个规矩?”

  太皇太后一听,顿时笑了起来,道:“官家,左相、右相,去年开始就一直在提此事。”

  “只是老身和太后都觉得,此事无关紧要,且官家还在谅闇之中,宫中不宜大兴土木,故此婉拒了髃臣们的好意。”

  这就是这位太皇太后人性上的弱点了。

  她太在乎朝野物议,也太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

  可是,若两宫都不修宫殿,赵煦怎么办呢?

  赵煦可是想着,将来扩建后苑,甚至干脆把后苑建成一个类似圆明园一样的皇家休假园林。

  赵煦说道:“祖宗以来,故事皆是如此,还请太母、母后不要再推辞了!”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对视了一眼。

  然后,向太后就摸着赵煦的头,说道:“六哥的好意,母后和太母心领了。”

  “可这兴建宫室,必将靡费国帑,此皆是民脂民膏,母后和太母都不忍心啊!”

  这就是儒家有利的一面了。

  只要还要脸的统治者,都会被儒家的道德观所钳制,不敢明目张胆的奢靡浪费。

  因为,在儒家价值观眼中,大兴土木,广修宫室是直接可以昏聩甚至亡国挂钩的。

  在大宋,杜牧的阿房宫赋深入人心!

  尤其是经历了真庙大修玉清昭应宫,结果玉清昭应宫被老天爷一个雷给烧了以后。

  阿房宫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汴京城的四岁孩子,说不定都能会背那一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