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八章 仕途高歌的苏轼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望拜相的人物。

  坊间一般认为,这些人只要不出意外,两三年中都会陆续随着当今天子的成长,陆续进入东西两府,执掌权柄。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这都很正常!

  “此外……杭州的蒲传正、扬州的曾子宣、江宁的王和甫、许州的黄安中等等,皆非下官所可以比拟!”

  “下官若再不抓紧,恐怕此生也无望拜相了!”

  韩绛听着,心里面明白,张璪就是来他面前诉苦的。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很正常!

  但韩绛也有求于张璪——他要致仕了,致仕后,就要在都堂留個钉子。

  免得人走茶凉,自己留下的政策,被继任者破坏、颠覆。

  张璪就是他选的钉子。

  而张璪的诉求,韩绛也明白。

  求他致仕时,推荐对方为相呗!

  哪怕只当一天,都是好的!

  韩绛能理解张璪的心态。

  宰相,这可是大宋地位最高的官爵!

  礼绝百僚,群臣避退!

  除了天子外,不需要对任何人行礼。

  哪怕是亲王、皇子,在宰相面前,也需要执礼而拜。

  但……

  张璪有那个能力吗?

  他资历够吗?

  他有圣眷吗?

  都没有!既然如此,他就不可能拜相!

  韩绛慢条斯理的放下手中的茶盏,道:“邃明啊,听老夫一句劝,人生啊,总是求而不得,不如放下,如此烦恼散去,自得清净。”

  他是不可能也不会推荐张璪的。

  既然如此,作为合格老练的政客,韩绛就不会吊着张璪,给其希望——这样的话,是害他,也容易留下仇怨。

  张璪叹息一声,道:“恩相之言,下官自然明白。”

  “就是这心里面不舒坦!”

  “同时,下官这心里面也实在是害怕的紧!”

  “邃明何惧之有?”韩绛笑了。

  “下官如何不怕?”张璪看向韩绛,道:“登州的苏子瞻,如今官声鹊起,就连京城之中的父老,近来也在说:登州苏知州,缘何不入京做一任开封府知府?”

  这正是张璪最大的心病!

  登州那边的苏轼,不知道怎么的,忽然就开窍了,官是做的风生水起,官声更是好到,连汴京人都知道了,登州出了个爱民如子而且很会搞经济、要政策的苏知州。

  人家的海鱼干,现在不止卖进了汴京城。

  还和朝廷要来了政策,可能要搭上朝廷重建祖宗德政——蚕盐法的东风,免税卖到天下州郡去。

  汴京人眼都红了。

  市井里的那些闲汉,更是天天在议论说什么:“祖宗以来,天下名臣,都曾权知开封府。”

  “登州的苏知州,也合该来开封府当上一年知府,造福百姓!”

  张璪已经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在酒楼、脚店,议论这个事情了。

  没办法!

  苏子瞻的这个知州,做的太好了。

  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人,都被他照顾到了。

  失地的农民、去淘金的各地淘金客、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