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七 开战(1)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表青海。

  但还没有结束。

  更多的旗子被取出来。

  右厢朝顺、卓罗和南、西寿保泰……熙河路直面的西贼三个监军司的旗子被插到了不同的位置。

  接着,在这些地方,一面又一面旗子被插上去。

  皆是西贼军寨。

  甚至还有河流、山川的的标识。

  直到这个时候,范纯仁才发现,那些旗子有着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对应着不同的标识物。

  比如说黑旗一般对应着山,绿旗对应着河流,红旗则代表着城市、寨堡。

  等所有的一切完成,整个熙河路,及其对应的西贼吐蕃势力,已在眼前一览无余。

  山川河流,道路城池,皆在眼前。

  甚至,大宋军队的驻屯地也被标记在其上。

  范纯仁只觉得脑子似乎被记忆击中。

  后汉书中记载的光武帝故事,在他脑门里嗡嗡嗡的响着——虏尽在吾目中矣!

  而眼前一切,与光武帝的传说,何其相似?

  “学士……”官家的声音在耳畔出现。

  “臣在!”范纯仁回过神来,看向小官家,躬身俯首。

  “朕请学士来此,是想请学士,为朕介绍一下,熙河诸州寨堡……”

  熙河路,自王韶开边以来,沿着兰州、会州一线,疯狂构筑堡垒,与西夏对峙。

  这些堡垒,或建在险要之地,或卡在咽喉之所。

  彼此又互为犄角,遥相呼应。

  这使得整个兰州、会州,与西贼交界的边境地区,变成了一个刺猬。

  党项人对此一筹莫展,只能跟着大宋的节奏,也在边境疯狂修建堡垒。

  就像过去在陕西沿边诸路一样。

  于是,宋夏边境,成为中古时代的筑垒区。

  无论大宋还是西贼,想要啃下彼此的防区,都是千难万难。

  颇有些现代大毛、二毛互啄的既视感。

  只不过,大宋这边有钱,所以修建的寨堡,坚固高大,易守难攻。

  而党项人穷一点,只能在关键位置修建坚固寨堡,其他寨堡要么太小,要么太脆,只能起到警戒作用。

  但,宋夏双方疯狂的筑垒竞赛,导致黄河两岸的生态,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大量森林被砍伐,无数草地被破坏,加上党项人还在黄河边,大量的垦荒、开发。

  这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这也是大宋黄河始终难治的原因之一。

  范纯仁作为翰林学士,熟悉国朝典章以及沿边军事常识,这是他的本职——翰林学士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他需要替皇帝背下这些知识,以供随时垂询。

  若皇帝问起来,却一问三不知,这显然是严重失职!

  所以,每一任翰林学士,在履任后的头半年,都会在学士院里,狂背各种文牍。

  除了先前历任翰林学士的制词外,重点就是各地进奏院的存档。

  他们必须知道,某某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

  还得知道,此寨与主要城市的距离。

  所以,这翰林学士其实也不好当。

  范纯仁才做了不到一年,就已经有些绝顶的迹象了。

  不过,他的记忆力显然很好。

  赵煦一问,他就立刻上前,对着熙河路的寨堡,开始介绍起来。

  赵煦听着,不时点头。

  其实,他对熙河路的这些寨堡,可能比范纯仁还熟悉。

  因为他在现代,曾经跟随考古队,在甘肃、青海,发掘过好几个宋、夏、吐蕃古城、古寨的遗址。

  也参观过那些早已经发掘出来的古城、古寨遗址以及陈列这些地方挖掘出来的文物的博物馆。

  所以,他甚至知道,一些古城的具体地理位置以及海拔高度。

  当然,千年的时光,沧海桑田。

  河流枯竭,造地运动,以及沙漠侵蚀铁路、公路的修建,战火的破坏。

  让现代和大宋的如今情况,完全是两个概念。

  旁的不说,很多寨堡,在现在就是卡在一些咽喉要道上。

  但在现代,高速公路和国道、乡道,让这些如今的天堑,变成了旅游胜地。

  所以,他也还是需要范纯仁的介绍的。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