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零七章 司马光之死(2)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另一个卷入其中的驸马都尉郭献卿,现在都还在太学里,天天读圣人之书,习圣人之礼呢!

  这是宽厚?这是仁圣?

  这可比先帝下手还狠!

  先帝在的时候,就从未对勋臣外戚,下手如此果决、狠辣的。

  此外,这位官家对新法的态度,更是连演都懒得演一下!

  先帝重用的大臣,他照样重用!

  旁的不说,去年他就用了张之谏的人头,宣告天下——吕惠卿,朕罩了!

  其他的事情,就更是如此了。

  让章惇挂帅南征,把王子韶提拔到吏部,上个月又把沈起除授为大理寺卿,将王振除为刑部侍郎。

  这些都是什么人?

  新党!

  而且,都是在舆论中争议很大的新党骨干。

  章惇、王子韶就不说了。

  沈起是当年挑起交趾入寇的始作俑者,王振则是新党在大理寺内的钉子,一直以来,坚持以律条断案的典型。

  于是,就连汴京的市井百姓都看出来了。

  怎么说来着?

  哦!

  “当今官家,颇类汉文!”

  韩绛眼观鼻,鼻观心,只低着头,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而他心中,比谁都明白。

  当今官家,何止颇类汉文?

  就以这一年多的观察和感悟来看,这位官家已经将汉文帝的精髓学到家了。

  嘴里都是天下万民,心中全是钱帛!

  这样想着,韩绛就没怎么注意听门中的君臣对话了。

  只隐约听了,官家又问了司马光一些事情。

  但,都是些很私人的问题了。

  比如说司马光有什么推荐的人才啊?

  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人啊?

  还有什么心愿啊?

  都是些虚应故事的事情。

  没什么需要注意的,历代以来,也都有规则。

  像司马光这样的重臣,天子不亲视其病也就罢了。

  一旦亲临慰勉,那么他临终的所有要求,基本都会满足。

  可能等了大约有小半个时辰吧。

  门内的君臣对话,终于结束了。

  官家在贴身的几个带御器械的御龙直的护卫下,来到门口。

  韩绛连忙持芴正立,然后领着群臣,深深一拜:“陛下。”

  “公等都进屋看看吧。”赵煦对他们说道:“与司马相公,好好说说话。”

  说着,他就掉下一滴眼泪来。

  “相公,受皇考托付,为朕顾命大臣,不辞辛苦,带病忙于国事,不舍昼夜,不顾自身,以至因劳成疾,可堪天下楷模,可为士人表率!”

  “司马相公,所进忠言,朕当铭记在心,将来以之自省!”

  “也愿诸公,都如司马相公,于朕多进忠言,拾遗补缺,辅弼国事!”

  说着,他就叹息一声,一副无比悲伤的模样。

  不知道的人,恐怕还会以为,他将司马光当成了国之柱石,视作了天下社稷的希望呢!

  效果,自是立竿见影!

  在门口的群臣,当即再拜:“诺,臣等谨遵陛下德音。”

  然后,一一入内,来到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