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前会议(2)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的战略要地的事情。

  于是立刻上报朝廷,朝廷得报,人都麻了,但想要追责是显然不可能了。

  甚至连查都没有人敢查!

  只好派人去和西夏方面谈判,当时西夏因为辽国的军事压力,不得不与大宋妥协。

  所以在取得了大宋方面,承诺开放宁星榷市的条件后,就与大宋方面定约,西夏放弃了侵蚀的窟野河土地,两国边境重新恢复到了大中祥符二年的边境,也就是以秃尾河为界。

  只是党项人嘛……素来没有什么信义。

  两国条约,墨迹未干,他们就又偷偷的回来了。

  更要命的是——张继勋因为捅开了这个窟窿,而被河东方面的文武排挤、攻击,同时在朝中也有人埋怨他无事生非,没事找事,所以很快他就被调离麟州,丢去了内郡,相当于投置闲散。

  而这无疑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头。

  国史记载:后知州事者惩其多事取败,各务自守,以矫前失……

  张继勋多事被贬,那我们何必多事?

  于是,西夏人再次将这块土地据为己有。

  这一地区,再次出现变化,就是庞籍带上他的好学生司马光,一起来到河东的时候了。

  那一年是嘉佑二年。

  司马光当时年轻气盛,是典型的愤青,一看这個情况就按捺不住,于是提出在窟野河以西筑垒以控制这块沃土。

  而恰好,彼时西夏主政没藏家也看上了这里。

  司马光在没藏讹庞面前,败的一塌涂地。

  但是,大宋虽然在军事上输了,但在外交和政治上却赢了。

  因为,没藏讹庞企图在宋夏边境上,获得自己家族私人领地的图谋,引发了西夏国内的内斗。

  在内斗中,没藏家被迫让步。

  于是,大宋通过谈判,与西夏订立了新的和约。

  根据和约规定,窟野河以西直至秃尾河的土地,无论宋、夏都不得耕种,亦不得筑垒,只能作为樵采、放牧的土地。

  同时,两国在当地派出的巡查士兵,不可以超过三十人。

  和约同时规定,大宋的官民违反,西夏方面可以捉拿,并送大宋方面治罪,而西夏的部、民违反,则大宋可以停止宁星榷市。

  宁星榷市是宋夏两国最大的边境榷市。

  一旦停止,西夏的经济就可能停摆。

  所以,这份和约自订立以来,宋夏双方在和平时期都未再有人违反。

  窟野河以西的土地,也就成为了所谓的瓯脱地——缓冲区的意思。

  这也是西夏立国之后,最守信用的一次。

  可能也正是因此,司马光才会觉得,可以靠外交、土地换和平。

  他才会坚信,西夏人是可以被喂饱的。

  就如同辽人一样。

  这些事情,赵煦在现代,跟着他的老师,翻阅了无数宋、夏、辽三方的记载,算是对其来历、经过、发展、原委清清楚楚。

  “陛下圣明!”韩绛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窟野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