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章 自始至终,他都未说一句原谅_全京城老祖宗求我当替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场。孩子,都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

  此时此刻,在他看不见的空间里,少年就站在他的面前。

  少年纯净的眼眸,注视着他那满目悔恨的父亲。

  这一刻,他终于感觉到了,活着时候,未曾察觉到的爱意。

  尽管,比起旁人的父亲来说,这点爱意微不足道,甚至是……在他死后,才被他的父亲察觉。

  可是,也足以让少年明白,原来他活着时候,他的父亲也曾爱过他。

  他并非一无是处,也并非无关紧要。

  只是,他发现得太晚了。

  倘若当初他足够坚强,不为他人的评价,而自我厌弃。没有轻信他人,草率选择结束性命。

  或许能早一些发现,头顶上的天空,并非只有巴掌大的一点儿。

  他未曾得到过的亲情,也并非就是全部的世界。

  倘若他能活得再久些,或许还能收获更多的爱。

  结识像沈灵犀、玉竹和慕怀安这样的朋友,还能发现太后和六哥,其实没那么严厉到不可亲近。

  有酒,有肉,有朋友,有人生,和无尽的可能。

  只是,这一切都太晚了。

  “我不怪你了。”少年轻声道,“我放下了。”

  大仇得报。

  放下这一世经历的所有不幸和坎坷。

  放下对于亲情的执念与不甘。

  放下那些未曾实现的遗憾。

  他该走了。

  “那魂阵,没有用。”少年叹声道,“我只是信了他们的说辞,才不敢离开此地,如今怨结已解,我也该离开了。”

  最后的最后,少年对着皇帝,轻道一声,“珍重。”

  然后,白布屏风后的那盏烛火,摇曳两下,倏然熄灭。

  魂走,烛灭。

  阁楼陷入黑暗之中。

  只剩下皎洁的月光铺洒在地板上,就好似少年纯净又孤寂的背影。

  “九郎……”

  皇帝心如刀绞,伸手触摸着那张白布屏风,痛哭出声……

  自始至终,他的九郎,都不曾对他说一句“原谅”。

  卫国公以巫蛊名义,指使张仙长,害死安王一事,经由绣衣使审结,昭告天下。

  卫国公赵栋被御笔亲批凌迟之刑,赵氏一族嫡系皆诛。

  赵贵妃因母族之事,被褫夺封号,禁足于凝香殿中,任何人不得探视。

  鲜花着锦似的赵家,一夜之间,如大厦倾塌。

  因着玉竹碎尸一案,牵扯到东宫,仅凭卫国公之力,并不足以在宫禁森严的内廷杀人。

  绣衣使连同皇后,对后宫进行了逐一筛查,最后锁定赵太妃宫中的总管太监亦涉嫌参与此案。

  玉檀宫凡与卫国公府交往过密之人,悉数全诛。

  自此,风光无限的赵太妃和赵贵妃,在后宫彻底失势。

  唯只剩下十皇子,仍留在赵贵妃的凝香殿中教养,也算是皇帝在汲取安王的教训后,对于赵家仅剩的仁慈。

  卫国公死有余辜,可不知情的赵氏族人,确实无辜。

  只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更何况区区一个赵家。

  这是沈灵犀无法干涉的因果。

  她替玉竹重新缝补了尸身,在他本人的要求下,葬在福安堂买下的那座山头上。

  那夜过去后,安王仍对世间有诸多留恋。

  托沈灵犀带他去京城,看遍生前最爱的杂耍,吃遍京城喜欢吃的东西后,才依依不舍地与她道别,转生去了。

  唯有雪团,即便在太后的请托下,沈灵犀将它尸身妥善安葬后,魂魄却还没有半点消散的痕迹。

  宫中整肃一新,东宫在皇帝的命令下开始修缮,太后却迟迟没有将沈灵犀接回宫中。

  沈灵犀难得清闲下来,着手筹谋救出小姑姑的计划。

  只是,以她如今的身份,贸然在楚琰面前,提及云良娣,势必会引起他的猜忌。

  正当她一筹莫展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人,忽然出现在福安堂门口……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