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6章 江陵_横刀十六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6章江陵

  江陵,望江亭,高朋满座,曲水流觞。

  花锦步障外,响起丝竹管弦声,障内舞姬脚步轻盈,长袖舒卷如云,如柳般的细腰盈盈一握。

  曲水之中,飘荡着新采摘的各色花瓣,阵阵花香亦随之浮动,酒樽搁在朱漆绘盘上,随着流水缓缓而下。

  曲水之侧修竹成荫,苍翠淡雅,竹下燃着香炉,青烟袅袅升起,旋即又被穿过竹林的风吹散。

  祓禊本该在三月上巳日举行,但北方形势骤变,桓温既要整军备战,又要上书江东,请求北伐,诸事繁杂,是以延后了十余天。

  一曲终了,在座名士欢声笑语起来。

  “桓公平灭成汉,其功古今罕有,真乃当世周公也!”率先开口的是征西参军郗逸之。

  于年,桓温方才三十八九岁,已贵为当朝郡公,开府仪同三司,征西大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等八州诸军事,坐镇长江上游,手握十数万大军。

  若非尚书左丞荀蕤劝止,桓温封赏绝不止于此。

  在座诸人之中,郗逸之只能算是个晚辈。

  不过这话引起了一阵共鸣。

  西阳太守桓冲取过流水中一樽酒,一饮而下,“河北大乱,石氏自相攻伐,能收复故土者,天下间唯桓公一人尔!”

  “如今朝上,庸碌之辈当道,无能之人秉政,前者北伐,形势绝佳,兵不血刃而得淮水两岸,却畏羯奴如虎,一触即退,致使北方百姓尽皆丧于虎狼之口,依在下浅见,桓公何必等朝廷答复?可先定三秦,再图中原,后取河北,则天下事皆在桓公指掌之间也!”

  众人之中,一褒衣博袖者朗声道。

  虽风和日丽的天下,然清风中凉意犹在,此人袒胸露腹,神态狷狂。

  正是桓温记室袁宏,出身陈郡袁氏,其五世祖为东汉司徒袁滂,六世祖乃曹魏郎中令袁涣。

  其才学名震江南,先为谢尚参军,后追随桓温,颇受重用。

  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国名臣颂》等,极为推崇竹林七贤,及三国名臣,

  因此放浪不羁,心直口快。

  “哈哈,彦伯醉矣。”垂坐在流水的北岸桓温笑了两声,也没太见怪。

  江南士族垂拱而治,皇帝被架空,因此政治氛围比之西晋大为宽松,很少因言治罪,如此环境下,江东文才辈出。

  桓温坐镇长江上游,与江东关系紧张,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既然小皇帝司马聃能被王谢荀殷等门阀掌控,桓氏为何不能效仿之?

  “江南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就在众人不断吹捧时,一人却不合时宜的念起了魏武的《蒿里行》,还将开篇的“关东”改为江南。

  直接讽刺江南人心不齐、居心叵测。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