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1章 寿宫之争(下)_大明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择地方,就在大峪山,不必再多言!

  筹备妥当后开始兴建,徐文璧、申时行主其事!”

  听到这里,大臣们都明白,皇帝已经下定最后决心,就采用大峪山方案,再反对也没用了。

  众人心里感触各有不同,申首辅只觉得今天自己什么都没有干,好像躺着就赢了。

  其他人则感到,这趟算是白来了,扈从大臣谁也没能在皇帝心里上分。

  那李如松人不在这里,但从百里外飞来一封奏疏,就把所有的机缘全部抢走了!

  最关键的是,大家还都看不懂、想不通,这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皇帝看了李如松的奏疏后,立刻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万历皇帝退朝前,又下旨道:“李如松进言有功,升为都督同知,领双俸禄,赐飞鱼服。林某.”

  旁边捧着奏疏的太监连忙提醒说:“苏州府吴县武举人林泰来。”

  万历皇帝继续说:“林泰来赏银百两,绢五十匹!”

  对于大明皇帝而言,对普通人这种档次的赏赐,就算是“大手笔”了。

  李植还是不甘心,他今天的遭遇,就像是毫无预兆的溃败,体验实在太差了。

  用五百年后的术语来形容,就像是被“机械降神”了。

  “既然陛下嘉奖林泰来,那此人让诚意伯断腿之事,又该如何处置?”李植泄愤说。

  万历皇帝随口应付着道:“该赏就赏,该查就查,此之谓赏罚分明也。”

  寿宫择址这件事就算尘埃落定,彻底结束了。

  但在大臣心里,好像又没结束,因为真正的谜底并没有揭晓,皇帝为什么如此欣赏李如松的奏疏?

  申首辅最大的党羽、吏部尚书杨巍在行宫外面,非常好奇的对申时行问道:“李如松奏疏里,究竟暗藏什么机锋?”

  申时行无奈的摇了摇头,“不管伱信不信,我的确不知。”

  连申首辅最大党羽都问不出个端倪,其他人就更只能胡乱瞎猜了。

  但申首辅此时也没心思管别人怎么想的了,他只想早点回到城里,把那个姓林的找过来问问。

  昌平天寿山行宫距离京城足足有一百里地,庞大的队伍速度缓慢,要走两天才能回到京城。

  但皇帝还在路上时,消息就已经传进京城了。

  皇帝回京城,必然要组织百官去城门口迎驾,负责礼制的礼部最先得到确切消息。

  礼部员外郎王之猷把手头事务安排下去后,就匆匆的赶回家里。

  此时王家掌门人户部左侍郎王之垣少司徒心情不大好,正在和侄子王象蒙说话。

  至于王少司徒心情不太好的原因,连林泰来一个外来者都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六十岁的官员就相当于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为大明操劳,还是激流勇退?

  如果再搏一把,那么还有没有机会更进一步?比如从侍郎晋升为尚书。

  本来王少司徒的此时心理就很敏感,偏偏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