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章 二道贩子_活在16世纪英格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章二道贩子

  1510年6月,普利茅斯船运公司结束了物价摸底行动。凭借亨利七世签订的通商条约,开始进行西欧北欧的扫货行为。

  通常是这样的:他们来了,然后某种或者某几种商品就卖空了,非常夸张。如果船上还有空余吨位,甚至连砖头都不放过。

  当然,他们也会卸下一些商品,以当地正常价格卖出去。所谓正常价格,就是让地方接手的贸易商觉得有利可图。有的商品只要运到内陆,还是有利润的。

  每次都清空?有些地方当地贸易商出口商觉得~这个价格是不是可以提一提?

  请注意,很多商品的价格并不是随便一个小商人或者手工业者就能随意制定的。

  这个时代,行会垄断生产是普遍现象。无论他们是用拳头刀子还是权力法律做到这一点,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行会为了垄断都干了些什么屁事?

  第一,控制原料供应。

  第二,规定手工业作坊人数。

  第三,不允许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控制作坊的生产数量。可以换成配额。这个词是不是高大上些?

  第五,规定价格。

  第六,迫使同行入会。

  第七,垄断技术。只能我提高,我提高了,你才能提高。

  第八,使用一切手段控制价格。规定与控制不是一回事。你可以规定每个晒太阳的人类都向你交阳光税。但你确保做到这一点的一切手段,那才叫控制。

  第九,用权势压人。行会既得利益者,通常是一城的议员或领袖。

  无论现代如何美化他们,其实就是某种意义上的黑社会。他们最底层核心权力,来自暴力。他们也不是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是把利润最大化。

  比如后来英格兰某些地方,当地行会规定,呢绒生产者,只能有一台织机。想想看,那些拥有织机的人,怎么就会听他们的?

  阻止后来者后来居上,是资本家考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点从未改变。

  马修曾经也想搞行会,但他最后选择走上层路线。搞这个,最多是一城一地的土豪,上限不高。把英格兰变成他的大后方才是马修的目的。

  大航海时代,财富应该来自海上,而不是去压榨那些可怜的手工业者。

  在很多港口,商品来源通常是各种行会提供的。只要钱到位,非常方便集中装船。几趟之后,很自然的,有人就想提价。

  然而让他们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这帮混蛋连一个便士都不愿意多给。宁可装一堆砖头就离港。然后……几个月都不来一趟。次数一多,提价这种行径也就消失了。

  但是这些人有钱。清空库存怎么看都是好事。扩大生产多挣钱就成了很多行会必然的选择。

  不过现在只有六条船,在这漫长的海岸线上,一点都不起眼。

  北欧西欧有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