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章 旧宅院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旧宅院

  “明府那里,廖翁代为禀告,就说各坊宵禁,全靠坊丁、武候大声宣扬,委实费嗓子。可否于各坊门左近置一街鼓,时辰一到,击鼓开门、击鼓宵禁。”

  这不是馊主意,整个长安城,从整体来看,就是一个超大型军镇,以民为兵的管理向来在关中盛行。

  各坊的坊墙、星罗棋布的格局,无一不表明,当年宇文恺是将长安设计为一个可以消灭大量入寇者的堡垒群。

  可惜现实总是如赵飞燕一般骨感,长安城在李渊二十万大军面前,只坚持了十三天就易主了。

  再好的兵备,士气低落、大势难当依旧无用。

  廖腾心头一动:“主意不错。”

  何止是不错啊,这个主意要实施,万年县自己说了不算,哪怕雍州刺史是魏王,雍州衙门也决断不了,怎么也得经三省共议。

  亓官植把要求提上前,自然而然在朝中各位大员心中留下了一丝印象,对日后升迁还是有裨益的。

  贞观六年,十三岁的李泰,娶将作大匠阎立德的长女、年方十一的阎婉。

  (《大唐故濮恭王妃阎氏墓志铭并序》:妃讳婉,字婉,河南人也。曾祖庆,魏龙骧将军、大安公。祖毗,隋殿内监、石保公。父立德,工部尚书、大安公。妃即公之长女,年十一,膺选归王。王是太宗第三子,封于魏者。)

  贞观七年,李泰由扬州大都督转鄜州大都督。

  贞观八年,李泰为左候卫大将军、雍州刺史(墓碑是十年)。

  贞观十年,李泰由越王徙魏王,遥领相州都督。

  不得不说,李世民自己立的标杆,自己却极少遵守,《令有司劝勉民间嫁娶诏》说的婚嫁年龄是“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皇室的婚嫁却让人无语。

  不管魏王的风评如何,范铮都发现,自己摆脱不了他的影响。

  无论是雍州刺史、还是左候卫大将军,都正好将敦化坊包了进去,连芙蓉园、曲江池都紧挨着敦化坊。

  坊内的牙香,赚了不少的钱财,而药材已经解决了,范铮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坊内。

  二十六户鳏寡孤独的花甲老人,屋子得到了修缮,坊中按时接济一些陈粮。

  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只有陈粮才不至于让外人生觊觎之心。

  不要太高看人性了,欺孤老、敲寡妇门、刨他人祖坟为乐的垃圾货色,在哪个朝代都不缺,偏偏哪个朝代都不是逮了直接处死。

  好粮食,这些狗东西肯定千方百计来祸害。

  坊中的十字街道,得重新铺设,以前的石板早就崩得稀烂了。

  中心的一个一进宅院,空了十几年,居然除了野草丛生之外,无论是门还是墙壁都没多少影响,甚至连黑瓦都没破一片。

  说到瓦,时下流行的有三种,平民百姓用的灰瓦,宫殿、寺庙、达官贵人府邸用的黑瓦,重要建筑用的琉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