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2章 再见波颇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2章再见波颇

  胜光寺,肇始于西周,建寺于北魏。

  不必急于骂人,说西周而不说上周,是因为据县志及民间传说,此地最早是周武王为子吴王修建的吴王宫,脚下的什王村原名吴王村。

  寺踞眉坞岭,南依终南群山,北望渭水之滨,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松柏苍翠,殿堂齐全,碑林满座,晨钟暮鼓,香烟缭绕。

  公元386年,中华大地的八个国度,有十三位皇帝先后在位。

  胜光禅师于此时,在此地定居、修建殿堂,然后从西域迎来墨玉弥陀佛像,并与云游的达摩禅师谈经论道,其圆寂后,弟子将寺名定为胜光寺。

  胜光寺除了没有在长安城内的便利之外,倒也算一座大寺,并不算太亏待从大兴善寺迁来的波颇、玄谟二禅师。

  寺主是不可能给,管纲纪的都维那也不太方便,只有上座一名可以奉送波颇禅师。

  经历过起伏跌宕的波颇禅师,连上座都不受,只求一寮房栖身、一钵盂素食果腹,仍旧孜孜不倦地译着《大庄严论》最后三卷。

  胜光寺本来还怕波颇不满意,没想到波颇只是醉心译经。

  既然如此,待遇可以放宽嘛。

  寮房宽敞,桌椅、笔墨纸砚俱全,波颇的弟子玄谟也得以时常照顾他起居,不必常常去做功课。

  谁也没想到,几乎足不出户的波颇,也有人拜访,还是个绿袍官员。

  “老衲居于胜光寺,居士还是第一个来探望的。”波颇消瘦的面容上,露出一丝安慰。

  “禅师是故友,若不得便,范铮也不便扰你。”范铮无奈一笑。

  波颇苦笑:“老衲从你身上,已经嗅到了腥风血雨,跟胜光寺真不搭配。”

  不需要玄之又玄的洞察力,范铮就是吃这碗饭的,没拿人血蘸蒸饼已经很有职业道德了。

  范铮笑道:“幸好手虽难免染血,人却问心无愧。咦?炒茶?”

  冲泡茶水的玄谟禅师笑了:“贫僧从后檐摘的野茶,难得再烹制团茶,索性炒了试试。就是铛口太浅,一次炒不了多少。”

  波颇道:“老衲倒喜欢这炒茶的清香,就是玄谟还没掌握好火候,难免炒糊一些。阿弥陀佛,出家人不应贪口腹之欲,罪过。”

  事实上,炒茶虽盛于明清,在唐朝已现端倪,只不过非主流罢了,有诗为证。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波颇饮了一碗茶水,眼中微带笑意:“居士前来,应当与我佛有缘。”

  范铮笑道:“开元通宝的元,以及孽缘的缘。”

  波颇轻轻吐了口气:“玄谟,去将寺主请来。”

  孽缘是真的孽,范铮此行,有右武卫翊府右郎将鲜于匡济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