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4章 转运之难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4章转运之难

  有气归有气,活还得干。

  司农寺两大要务,耕、藏。

  耕主要是京苑总监(含京苑四面监)、十六屯监,雍州之外的屯监归各州所属;

  藏主要是太仓署(含洛阳宫含嘉仓等)、太原、龙门诸仓。

  诸仓关于储这一点,范铮无话可说,他这号半吊子还是不要献丑的好。

  含嘉仓到后世发掘出来,储藏的种子还有可以发芽的,范铮的本事能盖过他们?

  转运才是个大问题。

  即便郭嗣本当年用了范铮的分段运输法,也只提高了运河段的运输效率。

  从洛阳宫到陕州、虢州、华州这一段,尤其是潼关之地,格外险要,运送相当吃力。

  杨弘礼也格外头疼:“按眼下这运法,一千零二十一乘备运车根本是杯水车薪,太仓要空一半。”

  唐同人表示无奈,他对于司农寺的日常事务倒是有一手,可涉及具体事务,抓瞎。

  因为需要从洛阳宫含嘉仓转运粮食,以充太仓,司农寺配给的备运车冠绝诸司,却依旧弥补不了庞大的缺口。

  没法,整个雍州居民带商贾,人口逾百万,就凭关中的产粮,是无法满足人吃马嚼的。

  去年吊打高句丽,含嘉仓的粮食主供幽州,长安的太仓出现了很大的缺口,今年再有缺口的话,太仓能见底了。

  所以,需用运转的粮食,数目远超往年。

  从太原永丰仓转运过来,当然是要轻松惬意,但河东道的边塞怎么办?

  太原永丰仓廪藏的粮草,主要是军粮啊!

  范铮挑眉:“不能雇佣民间车马行么?比如韦曲,在这方面就独具优势。”

  韦曲的车马,多了不敢说,几百乘是有的,即便不能完全补上缺口,至少也不会过于窘迫。

  杨弘礼咂巴嘴,微微叹息:“有点难说话。朝廷这头,肯定是乐意差丁口为役,不愿意多花靡费。”

  这是早年贞观朝穷困留下的弊病,抠抠搜搜的,总想从牙缝里省点儿。

  差庸嘛,民夫是要自带口粮的,朝廷一毛不拔,多省事。

  “韦曲那头,呵呵,韦悰从尚书左丞外放为陕州刺史了,你跟谁沟通?”

  因为告司农寺采买木橦价高错案,韦悰多少得给司农寺一个交待,外放是一个体面的退场方式。

  韦曲在朝廷中的势力并没有增减,头面人物似乎不显,各司似乎最易接触到的也就从六品上太府寺韦思齐。

  还有给事中韦琨、民部仓部员外郎韦璲,更与范铮等人从无接触。

  卿相去找韦思齐吧,有点纡尊降贵之感。

  范铮他们找他吧,以韦曲的背景,似乎又差了点意思。

  其实,范铮并不知道,韦曲还是杨弘礼的母族。

  倒是皇帝的昭容韦尼子,与韦思齐是姐弟,要好说话一些。

  遇事不决,矛盾上交。

  这个方案在太极殿上引起了巨大争议,民部侍郎卢承庆与高履行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