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章 九九歌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章九九歌

  范铮抱臂,在坊学窗前,听糜斐带娃儿们背九九歌。

  哎,娃儿们整齐的背书声、摇头晃脑的动作,就是赏心悦目。

  咳咳,当年自己在私塾里厮混时,可没那么自在。

  娃儿们背的不是气候那个九九歌,是乘法的九九歌。

  九九歌的创始人失考,但《荀子》、《管子》、《淮南子》的典籍中,都能找到部分如“三九二十七”之类的口诀,也就是说,出现时间不会迟于春秋。

  唐朝的九九歌以“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三十六句口诀。

  汉朝“竹木简”以及敦煌发现的古“九九术残木简”,就记载了完整三十六句的口诀。

  四十五句与八十一句的扩展口诀,则是后来的版本。

  至于那只怎么跳出井的青蛙、表演单腿站立在兔子笼里的鸡、丧心病狂进水加出水之类的复杂题型,根本没在范铮的考量范围。

  要搞学术研究,那是国子监算学的事,不奉陪。

  九九歌对于坊学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有点高,特别是铁小壮,背得磕磕巴巴的,不时惹同窗窃笑。

  每个读书的时代,总有那么一个学霸惊艳了同窗,有那么一个学渣让大家少吃家里的竹笋炒肉。

  范铮眼里带着笑意,想着自己当初背九九歌,是挨了几戒尺来着?

  当时先生是收了力的,可自己依旧一肚子委屈。

  没办法,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痛苦,只要糜斐注意力度,该抽也就抽了。

  何况,铁小壮那牛犊子似的身体,挨两下不痛不痒的,就是有些丢脸。

  加减法,大差不差,他们还是学会了,再加上有算盘辅助,当真发挥了互补的作用。

  学算术要削木棍儿?

  不用,算盘基本取代了这个功能。

  别说,算盘与基础的数学加减组合起来,学习进度那叫一个快。

  现在的甄邦,从一加到一百,居然只用了七十息!

  捂脸,范铮的历史记录,也就是六十息。

  咳,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加百子是一个算盘基础练习题,虽然简单,也是有标准的。

  大约,九十息内加完就算合格了,四十五息内加完那是高手,步入三十开头的,那是高手高高手。

  这门技艺,还容不得作假,即便你明知道答案,可手法一乱,该出的结果都会荡然无存。

  在大家都赶每一息的氛围下,你还想蓄意偷懒,得赞你一声狠人。

  范铮并没有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只是将九十息的标准公布出来,结果一百五十三人,被这条线卡了一百余人。

  倒是巫亹、巫桑兄妹的过关,让范铮微微惊讶。

  想不到巫闷山粗枝大叶的,一双儿女倒有找精细粮吃的潜质。

  不合格的,继续练呗。

  没奈何,有人的手指头,天生比脚趾头还迟钝,伱能咋办?

  不是人人都天生适合吃那碗饭的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