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2章 因果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2章因果

  李世民隐隐有考校之意:“太子以为,当如何?”

  李治的面容上现出庄严之姿:“国有法,家有规。范卿所为,难免授人以柄,朝廷当惩之以儆效尤。”

  言毕,李治扫了范铮一眼,观察他的反应。

  太子终究只是储君,不是君,要动侍郎、少卿、少监这一级的官员还有些勉强。

  范铮举角笏:“臣以为,殿下慧眼如炬,一语道破臣之过犯,臣心悦诚服,愿辞司农少卿为惩戒。”

  李治眼现茫然。

  不是,他居然不辩解,还要辞其主要职司谢罪,把孤都搞不会了。

  詹事、少詹事他们也没教过,该怎么应对这事啊!

  李世民冷哼:“惩戒是由着你挑的?”

  李治恍然大悟,难怪说感觉哪里不对呢。

  小心翼翼地,李治试探着开口:“陛下,免其忠武将军职司如何?”

  李世民笑道:“太子之言甚善。”

  范铮沮丧地低头,司农少卿这破差事交不出去了,心累。

  三天两头往地里头跑,本身就不白皙的肤色,越发黯淡了。

  在敦化坊都没干过农活的人,偏偏成了农官,滑稽不?

  范铮身上的忠武将军,本就是个杂号将军,为制衡铁小壮而授,打高句丽归来就当除之了。

  现在去除忠武将军之号,对范铮而言,没有多大影响,大约类似罚酒三杯。

  稍微麻烦一点的是,随身鱼符得换了。

  随身鱼符是按人定制,上面累计各种官爵,而不是一个职司掏一个鱼符出来。

  要不然,像唐玄宗时期,杨国忠兼领十四使,身上掏出一大堆鱼符?

  恐有君子疑,“凡领四十余使”与十四使差别太大,原因很简单,要结合上文“自侍御史以至宰相”。

  简单直白的说就是,杨国忠最高同时兼了十四个职司,累计兼任职司多达四十余。

  不得不说,罚酒三杯落在别人身上,咋看咋不顺眼;

  可落到自己身上,就是那么畅快!

  难怪诸多刚直的官员,最后难免失了本心,实在是特权太舒坦了!

  “万年令,呵呵,很有想法,不如去鄯州为司马吧,把一肚子心眼用在吐谷浑身上。”

  鄯州户一千八百七十五,口九千五百八十二,为下州、边州。

  贞观中,鄯州设下都督府,杜凤举为从三品下都督,都督府司马为从五品下,屈居长史之下。

  杜凤举不成为都督,贞观十五年也没法提足够数量的兵马,助弘化公主平吐谷浑丞相宣王之乱。

  正五品上京县令,左迁从五品下边州司马,已经贬了好几级,钮德文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回长安,存疑。

  为人马前卒,就要有牺牲的自觉,能保得性命、保得官身,就应当弹冠相庆了。

  上州为四万户以上,陕、汝、虢、仙、泽、邠、陇,泾、宁、鄜、坊,户虽不足,亦为上州;

  中州三万户以上,不足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