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5章 新官上任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5章新官上任

  辰时三刻,范铮打着呵欠起身,洗漱一把之后,磨磨蹭蹭地着一身常服,穿二堂,过衙院,带着雷七、雷九,堂而皇之地踱出州衙。

  正在承受别驾贲狐语言攻击的鲜嫩治中汤仪典,瞅着范铮大摇大摆出去,心头煞是羡慕。

  那个不晓事的长史闾丘不言,刺史下车之日,竟然遁去华阴县,自己回来找骂不说,带累一众同僚都被贲狐骂得日月无光。

  范铮在街道上转了转,听得满大街都是在喊华阴。

  华阴大刀汤饼、华阴浆水鱼鱼、华阴豆腐脑拌柿子醋、华阴擀饼。

  啧啧,浆水鱼鱼它不是鱼,是豆粉,类似凉粉的感觉,在这燥热的天气来一碗,格外清爽。

  咦,旁边还有一家渭南踅面。

  贩浆水鱼鱼的婆娘信口道来:“武德年间,渭南曾划归华州,后又划出,故渭南的吃食也常来郑县。”

  不用问华州的税赋如何,看往来庶民如常的颜面,就知道日子至少过得去。

  也是,就是要坑害庶民,那也得找远些的地方,谁在辅州搞事,是觉得皇帝没有耳目么?

  至于郑县自家的特色小食,少得可怜。

  走马观花踱了一圈县城,使君腆着肚儿,迈着方步回衙,更衣。

  戴上乌纱帽、穿上紫色官服、套上黑玳瑁腰带、着裤袴、蹬麻履,一张方方正正的面容看上去格外威严。

  哦,再说方方正正有点不太合适了,脸上多少是长了点肉,棱角渐渐变圆了。

  磨平男人棱角的,不仅是岁月的磨砺,还有赘肉的孳生。

  进衙院、入公堂,贲狐带一干官衙依次参见,分列左右两班,术语叫排衙。

  前任刺史李君羡已经去阎老处喊冤了,自不可能交割,好在他原本在华州也几不理事,包括印信都在衙门里封着呢。

  贲狐一一移交给范铮,心头也松了口气。

  长史闾丘不言出班请罪:“长史闾丘不言拜见使君。因下官族人要去当门匠,下官赶去劝解,误了迎接,请使君责罚。”

  门匠这个特殊的名词,指的可不是修门、安门的匠人,是在三峡导航的船夫,因为漕运经底柱入三门,需雇陕州及周围的人为门匠开道,风险极大,酬劳也高,《全唐诗》里有那么一句形容:古无门匠墓。

  一个掌控不好,轻舟撞上神、鬼、人三岛或中流砥柱石,连埋人都省了。

  华州不巧,与陕州的间隔也不算太远,百姓过去讨生活也不是罕见事。

  事涉亲眷,闾丘不言去劝解也合情合理。

  唯独,这个时机不合理。

  范铮哼了一声:“下不为例。”

  要范铮装大度,全然揭过此事,那是不可能的。

  泥菩萨也有三分土脾气!

  然后是治中汤仪典赞名参见。

  从七品上录事参军一人、从九品上录事二人、录事史三人参见;

  六曹参军俱是从七品下。

  司功、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