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3章 人情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现在唐朝兵制中的旅帅,按常理可能管到三队人马。

  当然,人数多少,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

  前面说的是理论上的编制,但现实中,翊府的一个校尉,对应两个旅帅、四个队正,也就是不满编的意思,兵力大约在二百人。

  (《唐六典》所载。)

  想想也正常,平时值守,与战时补充一定兵员,当然是不同的。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佐官!

  与各队有队正、副队正类似,校尉真想针对的话,可以让你一個翊卫都指挥不动。

  “左候卫旅帅袁达骰,奉命巡视街道,令你们停止欺凌,放开扣押人质。”

  旅帅张口就定性。

  范铮才明白,孙九说的“小心”,应该是指这个。

  老光棍还是能分出个好赖来,知道该稍微向着谁一点,腊八看望孤寡时,可以将他加入名单里了。

  范铮抹了把脸,一张脸瞬间更花了。

  “本官将仕郎范铮,只想问问你这不入流的旅帅,是谁给你的胆子,一来就栽赃上官的?”

  文散官,本身就没有职司,类似后世“享受XX待遇”而已。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九品中正制为核心的大唐官员体系中,你必须得承认,文散官,他也是官。

  前文就说过,校尉大约与县尉平级,也就是在从八品下到从九品下之间,旅帅可想而知,就是个流外官而已,简称不入流。

  范铮在怀里掏了一下,亮出右半边鱼符。

  鱼符这东西,古时称虎符,为了避李虎的讳,改名、改形。

  说起来就奇怪了,为什么不避鲤鱼的“鲤”讳,非要铸个鲤鱼形状呢?

  明明大家都避讳“不吃”鲤鱼了。

  范铮的鱼符,是后来礼部补制、中书省授下的,直让范铮犯迷糊,这东西不应该是吏部管吗?

  真不是。

  礼部的职责里,有那么一条:内外百司,皆给钢印一钮;内外百官有鱼符之制,并出于门下省。

  门下省的符玺郎(武则天更名符宝郎),除了掌管天子、朝廷的印信,最重要的是管鱼符,鱼的左半边就在他那里分门别类地收纳着。

  鱼符是个统称,细分五类。

  起军旅、易值守的铜鱼符;

  给邮驿、能制命的传符,必要时可以凭传符审理被告谋逆的官员;

  随身鱼符,主要是表明身份、征召杂役,依制,太子为玉符,亲王为金符,庶官为铜符;

  木契,主要是太子监国期间,五百兵马以上的征讨专用;

  旌筛,大约就是旌节。

  随身鱼符一亮,左候卫的翊卫气势降了下来。

  如果真是依理行事,倒是不用管你是不是官,横推就完事了,可大家都清楚,这事它有猫腻。

  想仗势欺人,又撞到铁板上,傻子才会跟旅帅去得罪人。

  袁达骰被范铮这一噎,一时语塞,隔了一阵才说:“本旅帅只看见伱们的欺辱百姓!”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