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9章 素和贵失势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9章素和贵失势

  “大唐果真无意进入吐蕃?”寒调傍再三确认。

  “吐蕃若守臣邦本分,大唐有什么理由非要进入苦寒的高原呢?”范铮一语双关。

  不是说高原就不可以耕作,但青稞的味道,并不是多数汉人习惯吃的。

  一般情况下,大唐确实没必要非得吃力不讨好,强占高原一角。

  可范铮也说了前提,守本分!

  东、北两个方向,吐蕃不要来打主意。

  寒调傍面色一转,哭穷:“吐蕃之地虽大,却极苦寒,户纵百万亦无多少余粮……”

  意思很明显,吐蕃想发展壮大,下高原是必然的事。

  趋势如此,谁也没法拦。

  其实吐蕃内部矛盾也有不少,但聪明的噶尔·东赞凭借连绵不断的战事,将矛盾转移向外了。

  这个做法,与后世某些国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国内闹得不可开交了,就找茬打一打,澡豆什么的也能当理由。

  凭借牛进达余威,吐蕃此际自认是打不过大唐的,否则就不是动口舌了。

  范铮哂笑:“大唐从来没有说不准吐蕃发展。”

  寒调傍沉默了一阵,明悟了范铮之意。

  大唐不管你吐蕃怎生发展,东、北二向是绝对不许的,登天军的存在就是个警告——大唐铁下心要揍你时,高原不足为凭。

  西行之路太难,大羊同故地之高寒,下高原道路之艰辛,由班公错出天竺并不容易。

  唯有南出,越喜马拉雅山,攻伐五天竺。

  别说喜马拉雅山不易过,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公主颇恭东萨赤尊时能翻越,王玄策求助时一千二百桂与奴从过得,大军凭什么过不得?

  再说,天竺的战力与大唐对比,那不是软柿子,是稀柿!

  中天竺那伏帝阿罗那顺就是个鲜明的证据嘛。

  天竺那块地方,土地肥沃,营养丰富,扔一截树枝在地上就能成活,死牛烂马河里飘。

  饮上一口恒河水,来世还是天竺人。

  咳咳,别埋汰天竺,这跟人家水葬的习俗有关。

  至于说给养可能不易,听说过“以战养战”一词没?

  在这方面,吐蕃比大唐经验丰富。

  你要嫌天竺热吧,又不是要吐蕃占尽五天竺,随便占上一两个不就好了?

  唯一不好的地方在于,很多天竺人有抱蛇而眠的习惯,让心理不太好的人看了不适。

  真摩拳擦掌想找对手干个痛快淋漓的,转头向西,跟大食来一场刀刀见血的战争去。

  在范铮心目中,吐蕃与大食是同等的难缠,真打起来不定谁赢。

  这是欺负寒调傍消息不灵便,不知道西边大食的难缠。

  正好,两边信心都极度膨胀的势力,可以一决高下。

  寒调傍仔细想想,还真是五天竺好下手、肥得让人打颤。

  至于人口,天竺人口的稠密度,更让人眼馋。

  至于尼婆罗,那就别打歪主意了,姻亲不说,尼婆罗兵马数量虽不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