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3章 权力_秦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覆了一半船只,可见两地通航并不容易。

  赵佗就想到卢生和徐巿两人昔日是寻仙派方士,多次出海,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在这方面比较专业。

  故而他给两人各自分配了任务。

  徐巿负责探寻日照郡和被赵佗命名为东瀛之地的安全航线,带人在东瀛建立一个殖民地港口。

  而卢生年纪大了,不太适合出海,赵佗就让他负责去建造新型的船只,新船建好,不仅可以通航东瀛,还能顺着海路更好的沟通百越之地。

  除了科技外,赵佗的第四个重心是在文化方面。

  春秋时期,就有孔子兴办私学,普及教育,至于后来更是诸子争鸣,各派门徒遍于天下,文化上繁荣昌盛,齐国的稷下学宫便是其中代表。

  赵佗认为在文化上堵不如疏,疏而导之更能变不利为有利。

  所以他主张兴诸子学室,除了是配套察举制,以及为后续的科举制做铺垫外,更是趁着这个机会,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一定的引导。

  时过境迁,乱世时期诞生的诸子百家,在某些方面已经不符合当今的形势了。

  欲要加入学室的诸子门徒,必须要接受官府对他们传承的思想进行稍微的规范化处理。

  比如宣扬统一的必要性,坚定天下必须一统,华夏必须为一的思想。

  一些带有明显分裂色彩的文章则是不能通行的,必须删减。

  如果不接受,那就不可能加入诸子学室。

  同时还顺带引导宣扬天下民族是一家,用夏变夷等种种思想。

  这也是为了秦国更好的去消化朝鲜、百越、草原等地打基础。

  诸子学室培养出来的人,如果得不到举荐为官的资格,那赵佗也给了他们一个新的出路。

  去海东、日照、河西、九原、南海、桂林、闽中、象郡等新征服的蛮夷地区,宣传华夏思想,只要在那些蛮夷之地待个三五年,就可以回国为吏,如果能有重大贡献,那还有额外的赏赐。

  虽然蛮夷之地恶名远扬,但重赏之下必有匹夫,赵佗给出了官职,悬赏了财物,那些从诸子学室中毕业,又没有找到出路的年轻人中总有几个热血的,心一狠就领命应诺,前往蛮夷之地想着干个几年,拼一生前程出来。

  诸子学室在赵佗规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凡事总有两面性,比如诸子学室的兴盛难免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比如对当今的法家领头人,文通侯李于来说,就感觉十分不爽了。

  在赵佗变法改革前,法家在秦国独大了一百多年,秦人除了军功爵外,另一条上升通道就是进入学室学习律法,出来便可做吏为官。

  所以秦人对学法趋之若鹜,法家在秦国的地位十分高,因为他们把持着一条重要的为官途径。

  赵佗这次改革变法,相当于是将昔日法家独吞的利益抽出来,分给其余诸家。

  百家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