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休息大半年该动动了_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问题是换了杨琛,其他人谁来?

  如果有能人,还用等到现在?

  事实上,明朝的很多工匠都不识字,论技术,人家技术过硬,经得起考验,可是不识字,却能看懂图纸,有些工匠在不知道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却能根据图纸,制造出符合图纸要求的机械,你说神奇不神奇?

  就像宁海军的炮兵,十名炮兵中,有九名炮手不懂抛物线,却有自己的方式,迅速调整火炮的发射角度,成功击中目标。

  既然这样问题不出什么,程世杰就换了一个方式,自己计算。

  “以一个月为期限,咱们第一盐场,有多少工人?”

  “六百零四个!”

  “第二盐厂呢?”

  “四百三十五个!”

  “第三盐厂!”

  ……

  对于这些数字,杨琛倒是门清。

  程世杰只好自己记录下来,四个盐厂现在全部加在一起,工人共计一千七百四十四人。

  “第二个问题,每个月,第一盐厂可以生产多少盐?”

  直到现在杨琛仿佛明白了程世杰真正的问题,他认真的道:“大帅,以前咱们不发工钱,花的钱少,就是成本少,现在发了工钱,花钱多,吃的好点,花得更多。咱们盐场也有从江浙跑过来的盐工,那些黑心盐商不给盐工发钱,只管饭,有的时候会发些盐,花的钱少,成本的话,比咱们要少……”

  “唉!”

  程世杰叹了口气,成本比人家江浙盐商要高,除了盐工待遇好,其次是辽南的气温比江浙地区沿海要低,在同样日照的情况下,海水蒸发要慢得多,成本自然会提高。

  就算想砸盐商的锅,实力也不允许。

  当然,也不是说,辽南的盐没有优势,因为程世杰在晒盐的时候,采取了更为复杂一些的提纯,解析工艺,辽南的盐,没有杂质,吃起来只有咸味,不像江浙盐商粗制滥造的盐,不仅苦涩,还有大量的泥沙。

  那就走精品路线,事实上,虽然走了精品路线,不采取降价竞争,一旦辽盐挤进市场,能够买得起精盐的富裕人群,会消化掉一定的市场份额。

  会迫使商盐为了提高竞争力,在质量上面着手,改进工艺。

  任何行业,一旦垄断经营,基本上就很少用心发展技术创新,那就让辽南的盐,充当这个鲶鱼。

  在杨琛离开总兵府,也就是经略安抚使司衙门,他的心情是非常忐忑的,程世杰对他的不满意,他看在眼里,程世杰的叹气声,他在听在耳朵里。

  虽然,程世杰的叹息声不大,却仿佛像重锤一样,敲击在他的胸口,他的心上。

  原本杨琛去年在八月份,在宁海州温泉镇盐厂当盐工,逐渐被提拔为盐场的厂长,后来程世杰整个迁徙。

  他也跟着程世杰来到了辽南,开始重操旧业。

  后来,在二月份的时候,他雇人给家里写信,让自己的妻子、儿子、儿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