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0章 程大帅真了不起_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0章程大帅真了不起

  第139章

  翻开辽东的地图,其实不难发现,辽东的西、北、东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这既有利于潮湿的空气进入内陆,形成降雨。

  然而,辽东又是一个制高点,游牧民族一旦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将对北方地区,特别是京畿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像山洪爆发般倾泄而下的滚滚铁骑足以在瞬间将一切抵抗辗成齑粉。

  京畿其实还要,有燕山山脉的阻隔,特别是巍峨的燕山山脉,可以阻挡铁骑的冲锋,但是,一旦京城守不住,整个北方都将被呼啸而来的蛮族骑兵淹没,这就是为什么两千年来,汉人明知道松辽平原水土肥沃,宜农宜牧,稍加经营就会呈现出田园牧歌的美景,却始终没有下大力气去经营松辽平原的原因。

  包括拥有整个辽东的明朝,早在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就罢黜府县,只留下卫所,设立辽东二十五卫。辽东地区的存在感一直爆棚,但是辽东地区在行政单位方面,并非是作为一个独立省份,而是归属在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之下。

  辽东都司治下的城市,除了辽阳曾在洪武年间短暂的设置府县外,辽东都司的各个城市都是属于军事编制的“卫”。因此可以说,明代的整个辽东地区,只能算是依附在山东之下的一片军管区域。

  辽东地区之所以在明代行政区划上这么没有排面,倒并非是因为这一地区不受重视,相反,明朝认为辽东都司“辽亡则京师未得安枕卧也”,甚至“故其离合,实关乎中国之盛衰焉”。

  但是另一个简单,却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程度,和这个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

  明朝之所以选择设立辽东都司,来管理辽东和辽西,正是出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将资源优先于军事的举措。

  不是不想要这片土地,而是太难防守了。

  三面大山居高临时下,一马平川的松辽平原有三十五万平方公里,足足是两个河南,只要失去战略支点,就会一溃千里。

  在沈阳失守以后,很快整个辽东就失守了。

  辽东地区的气候太冷了,与西北的干冷不同,这里却是湿冷,一旦到了冬季,这些一切都会被冰封住。首先说农业的问题,虽然现在的东北已经成为了重要农业产地。但是在明代,受制于当时辽东都司辖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可并不适合于农业生产,甚至仅靠当地都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比如今天作为东北水稻重要产地的辽河平原,在明代受限于技术和人口,绝大多数地区不仅没有被开发为农田,甚至还是当时将辽东都司辖区分割为辽西和辽东的辽泽。

  不过明代的这个辽泽并非是大型湖泊,而是“地下多水患……四望无烟,惟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