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振兴视域下“三农”短视频的创新发展研究_乡村穿越小说主角发家致富 主角重生过去发家致富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关热词搜索:

  李彦利

  (作者单位:广州华立学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政府有计划地引导、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以及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变迁,“三农”故事逐渐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中。“三农”短视频是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以农村为拍摄地点,以农业、农村、农民题材为创作元素,通过展现农村的生态环境、生产场景、日常生活、乡土文化等方式进行叙事,时长一般在15分钟以内并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视频。

  1.1政策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鼓励“三农”题材文艺创作,呼吁文艺工作者创作真实反映新时代农村新风貌、农民新面貌的作品。《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指出,要“充分利用融媒体、直播平台、网络视听节目等渠道,讲好乡村振兴故事”。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乡村网络设施设备不断完善,“三农”短视频得到了发展契机,实现了互联网与“三农”的跨界融合。可以说,“三农”短视频是乡村振兴战略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双剑合璧下诞生的带有农业、农村、农民属性的产物。

  1.2文化环境

  《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时代在迅速发展,人们常常处在加速运转的状态中,现实性焦虑已经成为人们的常态化感受。现阶段,悠闲自得的乡村田园生活是人们内心的向往,幽静是人们共同的渴望,乡村已经具备了缓解人们精神压力的功能,成为治愈人们内心的一种新工具。一方面,“三农”短视频中呈现的乡村景象和乡村趣味生活内容能够为现代人提供一个精神寄托的场所,诱惑着未曾到过乡村的人;

  另一方面,安逸和有温度的乡土记忆会侵蚀背井离乡的打工人,个体的乡愁逐渐汇聚成集体的文化怀乡。“三农”短视频是一种文化行为的记录载体,可以再现乡村人的童年记忆,为远离故土的人们制造一个乡村梦,他们在观看短视频的时候会代入自身的情感记忆,实现心理补偿。

  1.3社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截至2020年9月17日,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已双双超过了98%,这意味着互联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农村网民规模达2.84亿[3]。互联网时代,媒介技术的进步解决了乡村信号差和网络不稳定的难题,为“三农”短视频的创作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乡村网络设施的完善、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视频拍摄制作软件简单、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