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5章 百姓为何会造反,是个千年难解的命题。_我来自大明辽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并非欠你们的呀!

  哦,不对,你不是其中的一员,不能说你们。尔等……哎,本官管不了那么多了,总之一遇天灾人祸就想着要别人救济,是不对的。别人的粮食难道不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别人的家业难道不是几代人辛勤致富积攒下来的?

  你老爷我家确实世代都是绥德的知县,但你又怎知我家这一支为了获得这个位置,付出了怎样的拼搏?用多少钱粮熬粥一般熬出了一个进士来?为了守住这份家业,又付出了多少的代价?

  信王殿下慧眼如炬……哦不,是火眼金睛。说你老爷我无才无德,真的没有说错,你老爷我从小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反倒是阿能比我更加聪慧。但是没办法,谁叫我是长子呢?家父早逝,家母体弱,长兄为父啊……”

  程强说着,已是潸然泪下。

  程能不善言辞,只是拍打着兄长的肩膀,默默安慰。

  重真将这一份万万无法作伪的兄友弟恭看在眼里,默默认可。

  百姓们仔细回顾了这些年程家所做的一切,不论是为了他们自己,还是为了当地百姓,又或者说仅仅是为了守住绥德知县这个位置。

  总之,所做的一切,也算对得起民众了。

  程能见兄长哭得实在伤心,终于忍不住愤怒地看向樊管道:“你说过只要管你一口饭吃,你便会倾力帮助我大哥,缘何今日竟然反咬一口?”

  樊管大感惭愧,但想起乡间百姓问干燥的黄土刨食只求苟活的悲惨状况,还是硬着心肠犟着脖子道:“下官惭愧,但下官并未说错,事实胜于雄辩。信王殿下一路行来,相信西北的一切尽已了然于胸。富者恒富,穷者必穷,朱门者锦衣玉食,褴褛者饿死荒野。”

  程强忽而悲恸大哭道:“可是造反除了制造出很多的饥民流民来,对于改善黄土地上百姓的生存,真的没有好处啊!远的不说,就说王嘉胤为府谷和我绥德民众带来了什么?带来了粮食么?

  没有!他啥能吃的东西都没有带来,倒是把山野百姓的最后一份口粮也给收缴了,还说什么跟着他就有饭吃?除了能跟着他四处流传的那数千部下,其余皮包骨头的老弱病残,他给过饭吃吗?还不是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程能大吼道:“就是就是,有本事他们别抢自己人啊!有本事去河套寇那里抢啊!老子若非实在没有本事,否则铁定会率领一军,就食于敌!”

  老实人要么不发怒,一发怒着实可怕,樊管被吓了一跳。

  周遇吉这个老实人也适时说道:“这一点信王殿下完全可以做个明证。你们以为那些充斥着北上道路的饥民,为何会突然离去?还不是因为信王殿下拿出了我等所有的余粮,让人在沿途的山头之上埋锅造饭,用食物的香味将他们吸引了过去。”

  相比于民生,樊管其实更喜欢打仗,闻言居然忘记了与程强的争辩,愣然道:“这也行?仗还可以这样打?”

  重真情知这场围绕着华夏千百年的话题,在生产力未能达到一个高度之前,是不可能妥善并且彻底解决的。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