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六九章 俄国需要一位明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常的沙皇,在面对大顺的这种变化后,应该全力向西、向西、向西。

  对大顺有利的选择,是俄国需要一位脑子清醒的明君,结束俄国自彼得死后的混乱时代。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选择坐船回去。或许,可以在非洲停靠一下,你去看看你自小离开的故乡。”

  这个建议也是不怎么怀有好意,对汉尼拔看看故乡这种事刘钰没什么兴趣,但是让一艘中国帆船抵达圣彼得堡,给俄国传递一个大顺的海军也一样经历了一场彼得军改的信号,意义很大。

  俄国哪怕还会生出夺取太平洋不冻港的想法,也会在这艘帆船的阴影下放弃这个想法。

  只要掌舵的人脑子还正常,就明白即便攻占了一个远东的海港,没有海军也根本守不住。

  此外,他是一点都不放弃赚钱的想法。直接派船去俄国贸易,肯定不行,但以送汉尼拔回国的名义,携带大量的货物,这种半官方访问外交的形式,俄国那边也会选择把船上的货吃下。

  汉尼兴趣不大,只道:“我对故乡没有太多的印象。只要能够回到俄国,不管是乘船,还是从西伯利亚乘坐雪橇,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回去呢?”

  刘钰心想,当然是对日宣战、对荷宣战之后才能让你回去。

  顺便就把这个战略欺诈解除,完成对俄的外交亲善转变,促使俄国没有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全力西进。

  东进的弊端,刘钰已经不需要和汉尼拔讲太多。军改一旦完成,俄国东进就毫无胜算了。

  汉尼拔也很清楚,刘钰当初也说过,对大顺而言,希望俄国上台一位践行彼得西进政策的君主。

  这是双方能够合作的前提。

  伊丽莎白作为彼得的女儿,可能是此时唯一活着的彼得血脉,无疑被俄国的西方党视作一种图腾。

  局势的变化,当初扶植安娜上位的那些人,也不得不面对俄国沙皇靠德国人来治国的无奈,彼得的女儿也被视作正统俄罗斯的某种图腾。

  难得的西方党和守旧党都支持的继承人,也使得如今的安娜女皇对这位公主的态度很敌视。

  大国之间的交往,必然是以利益为导向的。汉尼拔也认为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证明了今后俄国东进就是一个错误。即便他可以清楚刘钰的用意,却也并不会觉得被利用。

  只是刘钰迟迟不给他一个明确的回复,让他始终觉得似乎明天就能回去,又似乎要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这种每天悬着一般的感觉很不好。

  刘钰也没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按照预估,应该是在三年之内。完成造舰计划、法国答应的战列舰上了船台,就是迅速调整外交策略的时候。

  面对汉尼拔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刘钰只能打着哈哈,搪塞说快了、快了。

  汉尼拔心想,汉语词汇中的快了、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