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5、接连告捷_五代河山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导。

  带头传令兵哈哈大笑:“还不是怕大帅扒了我们皮哩!连夜押着人来了。”众人都笑起来。

  “哈哈哈哈,滚去休吧。”史从云也笑了,随后对身边的闾丘仲卿吩咐:“把他们带去分配给各军,前锋四军有了向导立即出发,不得耽搁。”

  闾丘仲卿领命,带着众多向导下去安排了。

  史从云骑马带着众多亲兵和王仲、王全斌等人登上东面的小山坡,远望去北面山口众多将士已经在列队准备,吆喝声隔着很远也能听见。

  最前方的骑兵甲胄森然,在晨光下反光,刀枪闪烁蔗寒光,四条铁龙已经整装待发,汇聚在北面大道左右,旗帜在晨风中缓缓飘动。

  大道左面是长着稀疏马尾松的树林,右面则是辽阔田野,自从渡过黄河往南之后,史从云的感觉就是到时都是田地,看不到边的田地,不过因为连年战乱很多都荒废了。

  史从云问过当地人,他们说这些荒废土地不少属于那些大族地主的,唐末战祸开启之后,河北的战就没停过,隔三差五就要打仗,有钱有势的大族纷纷举家逃窜,要么往北去了辽国,要么往南渡过淮河,还有不少千里迢迢去了蜀地。

  他好奇问,那荒废的土地你们不种吗?

  村里的人告诉他不敢种,因为他们没有官府的地契,被抓到就是大罪。

  史从云更加不解,他记得官家为解决这个问题曾经下过诏令,天下土地没人耕种的可以自愿去种,如果三年之内原土地主人没回来地就归新耕种的人了。

  于是就问当地的一些百姓,年轻人都面露难色不敢说,他也是经历多的人了,立即明白这里面有问题,就去问霞口村的老人。

  问过之后才知道,他们根本不知道朝廷还有这样的诏令,也为地方刺史县令从来没说过,而且地方刺史县令很多本来就是大族出身的。

  唐朝的科举可不像后来的宋朝,每年科举选拔的人才非常有限,比例非常小,说到底唐朝越到后期越是大族和军阀把持的国家。

  到五代战乱之后,只要聪明的军阀也是敢欺负老百姓,但不敢对地方大族下手,朝廷中央的威信不断下降,到底地方基本自治,地方自治的结果就是很多官员都是地方大族豪强,那些荒地本来就是他们的。

  官家是为百姓好,想让流民也有地可以种,但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天子尚想着自保,哪有时间管那些。

  所谓皇权不下县,乡绅管四方,这些地方大族怎么会允许土地落入百姓手中,就算荒着那也是他们的荒地啊,如果按照官家的办法去做,地是不荒了,可三年之后就不是他们的了。

  他又想到雍正想推行的摊丁入亩,不按人头按各家土地多少来纳税,本是对穷人公正的法子,但却受到上下压力,处处反对,派下去的官员统计上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