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5章知行合1_初唐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堆了10天了,里面温度很高。”

  吴欢说道:“这是微生物发酵的结果。再等上十多天应该可以了,在垄沟里施肥,然后再把苗种上去。对了,现在还没有育苗吧?”

  孟厥:“还没有,现在天气很冷,我怕冻死!”

  吴欢看看远山的白雪说道:“今年就这样吧!下半年,我弄新东西,尽量把能种地的时间弄长。”

  孟厥点点头:“好吧!”

  吴欢说道:“有事情可以直接来找我。”

  孟厥:“好!”

  吴欢回到城门,一直没有说话的魏征突然问道:“他是一个读书人,怎么让种地了?这不是暴殄天物?”

  吴欢嘿嘿笑道:“读书人就应该研究各种事务,都挤到仕途上,才真的暴殄天物。”

  魏征:“不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仕人自然治人!”

  吴欢笑笑说道:“孟子的话并没有错。但我认为文字是工具,书本是工具,知识也是工具。充实自己的见识,也知道怎么记录下他知道知识。那么,一个读书人就不局限于仕途上。

  比如我们刚才见到的年轻人,他有志于农业,他认为种一亩能产出6担7担粮食,比当官有意义多了。

  你觉得他有错么?没有!他真能种出6担7担粮食,然后推广全天下。这一亩多出来的1,2担能多养活上百万的人口。这比在官场上碌碌无为,勾心斗角的好不知道多少倍。”

  魏征双手一合,朝吴欢鞠了一躬:“谨受教!”

  吴欢扶起魏征说道:“我读书的时候,看到一句话,可能对你和大部分读书人有益。”

  魏征:“哦!什么话?”

  吴欢:“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是为知行合一!”

  魏征重复一遍吴欢的话,他站在那里苦苦思索,像是老僧入定一样站在哪里。

  吴欢苦笑一下,这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推前千年,依旧有如此的威力。他走到一边看着魏征,想了解一下魏征多久能走出魔怔。

  魔怔这东西,对事务研究越深,越容易形成魔怔。魏征不算是大儒,在儒学上的造诣却不低的。

  吴欢看的书多,但他对儒学也是一知半解。如果魏征问起什么意思,吴欢多半会歇菜。

  大约10多分钟后,魏征常常叹了口气,对坐在路边的吴欢说道:“没有想到,燕国公对儒学的造诣如此的深!”

  吴欢笑道:“这不是我说的,是一个叫王阳明的人。”

  魏征苦笑一下说道:“都和那些诗一样,还有虫二两字,我到现在还没有猜出这字谜。”

  吴欢:“这些都是小道,渴不能饮,饥不能食,平时游戏而已。我们回去,你要安排明天回长安的人,我也还要安排,让你的人带着一架圆盘犁。对了,此去长安3千里路,圆盘犁就带小的吧,大的毕竟重千斤呢!”

  魏征回头看了一眼城门外耕地的大圆盘犁我,问道:“小的多大?”

  吴欢说道:“其他都一样的,就是短了点,大约3尺左右。”

  喜欢请大家收藏:(.bxwxorg.)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