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八章 乡下的教书先生_造皇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一个祥和的村落,在这个趋于乱世的时代,百姓们还能安居乐业也算是一方乐土。

  三年前杭州之战,耿精忠被阻断脚步之后,盘踞衢州,温州,处州,金华四府,三年间虽然时有冲突,但是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事。

  绍兴府临近杭州,边境的地方虽然比较紧张,但是余姚县却难得一片祥和,没有看出地区的紧张,虽然偶有清吏下乡搜查耿精忠手下那些奸细探子。

  不过这并不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

  村落的大祠堂的院落旁边,是附近十里八乡的乡绅私办的私塾,这大祠堂是村里面最为豪华的建筑,比本地的大地主的家宅还要大。

  侧边的空房子一般都是开办私塾的最佳场所。

  早上九点,是乡里孩子们读书的最佳时机,能入私塾读书的都是附近村里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一般的家庭根本没有银子也没有时间能让孩子去读书。

  所以温饱还是一般人家该考虑的首位事宜。

  锦衣玉食的公子哥们,摇头晃脑的在这个并不大的房子里面,声声朗读着,稚嫩尖细的读书声从窗户传出。

  窗户旁还有三四个孩子趴在窗口,津津有味的再跟读。

  一名看起来四十多岁的先生右手拿着书本,左手背在后腰,握着一把臂长的教尺。

  他神情严肃,在听这些学生在朗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并不算整齐的朗读声,这个带着瓜皮帽的先生,胡须修剪得体,脸宽而厚,有着和寻常人不一样的气质。

  读书人的文弱在其身上没有任何的痕迹,反倒有着一种贵族的气息。

  他拿着教尺有意无意在晃悠,似乎是准备哪个学子偷懒就教育一顿的节奏。

  这位村里聘请的先生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学识却很广,似乎也没有考取功名的意思,只想着安安稳稳的过他的小日子,这让很多人都觉得奇怪。

  大部分做教书先生的,都是为了考科举边教书,边学习,以暂时糊口,而这位先生在余姚已经教书十几年,其学生都不知道教了多少批,甚至有些学生都已经考的功名,当着小官吏了,而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安安静静的教他的私塾。

  从不计较得失,为人性格谦和温顺,很受附近十里八乡那些村民的爱戴。

  寒门子弟,没有钱读书的孩子,他会在自己家里面开设课堂,让那些孩子晚上有时间就去他家里面学习。

  似乎只想着兢兢业业,普普通通的过日子。

  这一天他下课,孩子们都已经蹦蹦跳跳的跑出私塾的教室,而他低着头在整理那些线装书籍,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传入他的耳里。

  一名少女走入,他茫然的抬头,一看是一名年约十六岁的妙龄少女,但他并没有见过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