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迎接万国宴_百年官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话说的有些可惜,话锋一转,就表明态度了,自家是厨家,自己是官厨,就算看到了商机,也不会接盘。

  这是规矩,也是一种自律,要是朝思暮想,到后来可能什么都做不成。

  几天后的午间,在道台府里,小九子照例上灶,做了一桌子精致的菜肴,正坐在椅子休息,在餐厅伺候着的二牛就跑来召唤了。

  沈大人和郑明达吃过了饭,坐在书房里,仆人上了茶,等小九子来时,靠下方座位旁茶几上已经摆上了一盏青花瓷的茶碗。

  这是小九子这个膳食长的日常待遇。

  当膳食长几个月,他已经得到了几任膳食长没有的待遇:平日里带着一群厨子掌管后厨,源源不断地供应餐饮美食,有大事的时候被看做谋士,经常陪着大人们聊天,商议事,很多点子办法得到沈文庸的采纳。

  沈文庸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眼空座,示意他坐下,小九子也不客气,坐下来端着茶就喝。

  “明达,最近朝廷的态度有些变了啊,眼看着要春暖花开了,本官感觉不到丝毫暖意,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遥望浩瀚的星辰,感觉自己越来越渺小,只觉得前途不可预测。”他靠在椅背上,有些随意,有些心情凝重。

  这些事,小九子他们这些人早就暗中听说过。

  当沈文庸利用外事手段,狠狠地打压了霍尔瓦的嚣张气焰后,朝廷专门下旨,好好嘉奖了一番道台府。

  这事当时着实轰动了很长时间,沈文庸破例开了口,道台府连着饮宴三天庆祝,足以看出来他的高兴劲。

  最后吃酒那天,郑明达等人依旧沉浸在从未有过的喜庆中,倒是沈大人站在门口,遥望南方,眼见乌云压境,莫名地感慨说最近不下雪,阴天多,寒风呼啸,叫人觉得压抑。

  他预感的没错,近期朝廷里再下诏什么的,对上次多收了税银之事字字不提,好像没发生一样。

  倒是没少强调中东铁路的重要性,指令他们要多向俄国日本等国人学习,着力促进与各国的关系。

  其中几次,信函中指责沈文庸在重要的外事交往中“颓废自私,罔知政体”,导致与铁路局等重要单位的合作止步不前,要引以为戒。

  这种事他自然不会和小九子这种厨子细说的,那样颇没面子,但郑明达有几次随口说出来了,小九子就明白了。

  “家国天下,大人,朝廷那边应该有他们的考虑,他们是不是希望咱们和各国使领馆,还有那个铁路局搞好关系,叫上面觉得这里蒸蒸日上,一片和睦,不会给他们添乱。”小九子轻声建议说。

  他说话声音不大,字正腔圆,逻辑性很强,全都说到沈大人心里,一点都不张扬,更没有自负的口气,叫人觉得舒服。

  其实,他心里对这个朝廷越来越没有好感,朝廷的大太监把他赶出了京城不说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