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章 听歌的人不许掉眼泪(1)_乖,摸摸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光荏苒,眨眼带走许多年。

  有人说:小屋是丽江的一面旗,不能倒。

  当然不能倒。于我而言,它哪里仅是间小火塘,它是一个修行的道场,是我族人的国度,哪怕有一天我穷困潦倒捉襟见肘了,捐精卖血我也要保住这间小木头房子。

  给你讲一个最遥远的理由。

  你曾历经过多少次别离?

  上一次别离是在何年何月?谁先转的身?

  离去的人是否曾回眸,是否曾最后一次深深地看看你?

  说实话,你还在想他吗?

  古人说: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古人说: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古人还说:无言独上西楼……

  古人说的不是西楼,说的是离愁。

  情不深不生娑婆,愁不浓不上西楼。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每个人的每一世总要历经几回锥心断肠的别离。

  每个人都有一座西楼。

  我曾目睹过一场特殊的别离。

  也曾路过一座特殊的西楼。

  (一)

  不要一提丽江就说艳遇。

  那时的丽江地,还不是艳遇之都。

  过了大石桥,走到小石桥,再往前走,一盏路灯都没有。三角梅香透了半条街,老时光零零星星地堰塞在墙壁夹角处,再轻的脚步声也听得见。

  流浪狗蜷缩在屋檐下舔爪子,虎皮大猫撵耗子,嗖嗖跑在青石板路上画“之”字……远远的是一晃一晃的手电筒光圈,那是零星的游人在慢慢踱步。

  整条五一街安安静静的,一家铺面都没有,一直安静到尽头的文明村。

  我和路平都爱这份宁静,分别在这条路的尽头开了小火塘。

  火塘是一种特殊的小酒吧,没有什么卡座,也没舞台,大家安安静静围坐在炭火旁,温热的青梅酒传来传去,沉甸甸的陶土碗。

  木吉他也传来传去,轻轻淡淡地,弹的都是民谣,唱的都是原创。

  寻常的游客是不会刻意寻到这里的,故而来的都是偶尔路过这条小巷的散客。他们行至巷子口,觅音而来,轻轻推开吱吱嘎嘎的老木头门,安安静静地坐下,安安静静地喝酒听歌。

  那时候没有陌陌和微信,没人低头不停玩手机。

  那时候四方街的酒吧流行一个泡妞的四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不要脸。

  火塘小酒吧也有个待客四不原则:不问职业,不问姓名,唱歌不聊天,聊天不唱歌。

  这里不是四方街酒吧街,没人进门就开人头马,大部分客人是一碗青梅酒坐半个晚上,或者一瓶澜沧江矮炮坐一个通宵,他们消费能力普遍不强,我们却都喜欢这样的客人。

  他们肯认真地听歌。

  路平的小火塘叫D调,青石砖门楣。

  我的,叫大冰的小屋,黄泥砖墙壁。

  小屋里发生的故事,三本书也写不完。

  游牧民谣在这里诞生,26任守店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