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五章、米勒实验_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世界的时间节点,大致上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样子,经典力学系统早已建成,进化论也已经被提出——尽管还没有在学术上获得彻底的统治地位,一些别的重要理论,大致上也都有了基础。

  潘龙当然可以写个相对论、量子力学,乃至于统一场论、宇宙起源……这些东西给纳塔丽娅,但这些未免太过超前,这个时代的人们,并不一定会认账。

  人们不认账,这套理论就不能立竿见影地震动时代、镌刻历史。虽然未来应该还是能够起到它们应有的作用,纳塔丽娅未来应该还是能够靠这套理论去修成仙佛,可对潘龙的实验来说,没什么意义。

  他需要的是一套立竿见影的招数,最好今天公布,明天就被传遍英国,一个星期之后全欧洲的学术界都在讨论,不到半年,所有大学都要为之修改课程表的地步。

  这样的招数,其实真的不多。

  他想来想去,想到的就是“米勒实验”。

  进化论提出之后,在学术界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可谓是科学对神学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冲锋。

  在这个大冲锋之中,神学依然占据了一个小小的堡垒,那就是“生命从何而来”。

  因为进化论只能解释生物的演化,并不能解释最初的生物从哪里来。

  为了攻克这个难关,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假设,并据此作了不少实验。

  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仿造自然环境,重现“自然环境下,原初生物的诞生”这个过程。

  米勒实验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而类似的实验,其实还有不少。

  这些实验总体思路差不多,都是在很大的玻璃器皿内重现原始的自然环境,然后以频繁地放电,来试着促使自然环境下的无机物自行合成有机物,低分子自行合成高分子。

  而一系列实验的结果大同小异——实验成功地实现了“人造氨基酸”,但想要人造蛋白质,乃至于进一步人造细胞,以这个时代的技术,大概做不到。

  潘龙前世的世界,已经攻克了那个难题。仿自然环境下人造的第一组细胞,被视为人类历史的伟大成就,在他穿越的时代,那个庞大的培养箱依然还在运作,推动从人类手上诞生的远古细胞努力进化。

  至于它什么时候能够进化成新的智慧生物……那就天晓得了。

  反正科学家们都说:“与其指望我们的‘孩子’成长起来,不如指望在宇宙里面找到我们的‘兄弟’。”

  尽管……实际上可能前者反而比较容易一些。

  因为,光速似乎真特么是无法超越的。人类探索宇宙的最终方式,是选择一颗幸运的小行星作为载体,建造庞大的移民船,朝着附近的恒星行驶,就这么老牛破车一般,一步一步踱出去。

  这让很多人都很失望,包括潘龙。可他的那位热爱历史的老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