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燥蝉恼人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来,可此时,寨中粮食,已经不足以支撑接下来的一个月了,摆在徐武面前的摊子,比一月前,更加棘手。

  且不去说徐武如何去为这无米之炊,在山下的铁场,却是一个月比一个月更好!

  这个月,高炉连续生产了五个昼夜,共计产铁两万余斤!跟后世可以连续工作十几年,日产几十吨的现代高炉当然没得比,可在唐代,已经是奇迹了!而且,王延兴还说,这还远未到极限!产量,还可以增加!增加!增加……

  铁场众人暂时还无法接受这样的冲击,可对王延兴来说,这却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他在设计铁做的那座高炉的时候,就是用极保守的方式来设计的,无论是结构强度,还是保温和耐火层的厚度,都比后世的经验要翻倍,而使用时间,却是以天来计算。这坐高炉的潜力,大有可挖!

  只是,铁矿却供不上了……新的矿苗还在探测中,一时还没有结果;现有的矿场太小,已经不合适再加人手了;工具也都换成钢的了,开采速度不太可能更快了……除非,除非用火药爆破!

  是时候开发黑火药了!只是,硝石的来源却是一个大问题。在中国古代,虽然硝石用途并不算小:中药、炼丹和硝制皮革都要用到硝石,可中国并不富产硝石矿,大多数硝石都是靠到老屋、茅厕扫墙根得出来的。

  泉州市面的硝石也就是这里几十斤,那里几十斤,早已被搜罗一空:这点量只够做测试的。更多的硝石,还需要到其他州县购买。需要时日。

  秋蝉的鸣叫依旧是那么响亮,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隔了老远,传到教室里面还是躁得让人心烦。当然,真正让人心燥的,并不是知了的聒噪,而是前面的试卷。

  铁场童子学习班的第一期学员,也就是王延兴买的那些小奴婢们,现在正在面临他们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考试。

  考试的内容分文试和武试。文试的内容又分为语文和算术。这次语文考的主要是识字。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内,一共教了六百个常用汉字。

  这个量自然是有点大,即便不用学韵、不用练毛笔、不用背古文典籍、甚至,王延兴还将那些字的字形都简化了,绝大多数字的笔画数都在十划以内。

  可依旧是太大了。可王延兴这么要求,执行教学任务的刘伴兴、王延路和孟咸三人便也不含糊。

  填鸭式教学,每天至少学会十个字,当天写不会,就重复抄写、挨板子和接受申定平的碎碎念……

  至于当天写会了,后面会不会忘,那就要通过这样的考试来检验了。

  语文考试后,是算术考试,考的是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应用题。

  比如,蓄水池里有五十个立方的水,出水口每个时辰要排出去两个立方,上游每个时辰会来一个半立方,那么一天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