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 宏观经济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了一阵的赞许。

  在中国的传统观点中,士农工商四业,商业是排最末的,便是以为这个行业对社会没什么贡献。

  从这番言辞看来,这种观点,确实是大错特错!

  然而,最让众人没想到的,还是王延路说出来的第三种观点。

  不过,这种观点,他却还是通过一段话来引出来的:

  “大家发了饷金后,饷金到手了,你们会怎么去安排你们的饷金?”

  听到这个问题,回答可就五花八门了。

  有采买米粮衣布的,有攒起来去购置屋舍、田亩的,当然,还有拿回去给老母安排的等等……

  听完大家的回答后,王延路却道:“你们所有的处置的办法,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两类:消费和储蓄!”

  “消费,就是将赚到的银钱,去购买自己所需的东西!”

  “衣食住行的必需品是!听曲喝茶打赏,也是!”

  “一言以概之,消费,就是把赚到的银钱花出去!”

  “而储蓄呢?则恰恰相反,就是把赚到的银钱储藏起来!不花出去!”

  “那么,消费和储蓄,那种方式,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呢?”

  听到这个问题,童继昌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储蓄!

  对童继昌来说,这是很显然的道理啊!消费掉了的银钱,就没有了,储蓄起来的银钱,才是财富啊!

  可王延路给出的答案却恰恰相反:“对个人来说,储蓄,可以实现财富的累积。”

  “可对国家来说,太多的储蓄,却是不利的!”

  听到这个答案,众人可是齐声大呼意外。

  当然,要详细地解释,必须要用到许多货币学的只是,王延路也不好在这里太过展开地讲,便简单地说道:“对整个国家来说,大家都大量地采买货品,那么生产货品的工坊便能更大量地生产……供应这些工坊原料的人也能扩大产能,加紧生产。”

  “工坊和原料场的人获得了更多的财富,这样又能促进消费……”

  “由此进入另一个良性循环!”

  这个道理,若是在后世,那便是一句话的事: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可在这个时代,一点经济学基础都没有,便让人觉得有如听天数一般。

  当然,也有的人听懂了,对他们来说,这段话,大致地理解为,这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模型。

  但是,更多人,却不解,这造了又消耗掉,难道不是浪费吗?

  在听讲的众人中,大多数,都是象童继昌这样的,满是疑惑的。

  所以,讲演到了这一步,不可避免地,要开始板书公式,罗列数据了。

  可不板书公式、罗列数据还好,数学知识一展开,下面瞢圈的人更多了。

  看着助力将一块一块早就已经做好的题板台上来,展示给众人看的时候,便如卢延巡,也只能半懂不懂地努力地追赶。

  至于童继昌,他们在军中,只普及了基础的认知和初等的四则运算,而这上面的计算式,比他们在考试中遇到的还要难得多,他们怎么可能听得懂?

  听了好一阵之后,他们只能勉强记住这个结论:让民众能挣到钱,同时让民众愿意将钱花出去,是在保证了民众的温饱问题之后,经济能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

  童继昌细细地念了两次这个结论后,又用笔将这句话写下来。

  可就在此时,他突然听到,一旁似乎传出一阵阵异样的响声……

  回到唐末当皇帝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