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8章 布置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万大军,一直赶山路,其实很不容易。后边的粮草运输,急切间组织不起来,只能够由契丹补给。

  刘几最担心的,就是几个献城的契丹将领,到底是不是真心。不要自己数万大军到了契丹境内,他们又不献城,无法找到粮食,可就麻烦了。年前契丹缺粮的惨状,刘几没有忘记,可不想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他们真能献城,供应粮草,那就没有问题了。

  杜中宵道:“这一路上,都是山路,行走极是不便。你五万大军,其实并不容易。幽州出发,每人带十日粮,路上食用。十日之内,必然是到北安州了,在那里再补充粮草。记住,军队每次出发,一定要带粮草。最少要够五日之用,以免意外。只要契丹守将拒绝献,就立即进攻,千万记住,不要让军队饿了肚子。军中缺粮,很容易发生乱子,出兵在外,此要谨记。”

  刘几叉手道:“太尉放心,我自会小心在意。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契丹将领不真心献城,而只是引我入其毂中。只要契丹不出乱子,应该就没有问题的。”

  杜中宵道:“如果契丹人出尔反尔,那就不要客气。尽全力进攻不献城的城池,下城之后,把其守将杀了就是。你五万人,虽然炮火少,契丹应该是也防不住的。”

  刘几点头:“下官明白。”

  赵滋道:“此次进攻大定府,路程不近。而且刘太尉先行,可能要在榆州等些日子。这些日子,我们不会再向北派兵,全靠契丹降将守道路。这段时间,刘太尉一定小心,不要跟契丹降将闹别扭。只有等王凯和贾逵两军到了幽州,杜太尉才会带大军北上。”

  杜中宵道:“说到底,之所以派你率大军先走,是为了吃下这些契丹降将献的城池。去的晚了,怕契丹发觉,想出办法,我们机会错过。所以最开始,你要委屈些。”

  刘几道:“太尉哪里话,下官既为将领,自该带兵为国事尽忠。”

  杜中宵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这一仗,大军翻地燕山,并不容易。契丹人不献城,我们就要多做许多准备,付出比较大的代价。中原北出,岂是易事?”

  三个人看着地图,仔细商量着刘几全军行程。从幽州进攻大定府,路线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北京市到赤峰以南,全部都是山路。契丹不献城,路上只要守住几个要点,就够宋军头痛的了。

  没有马镝南来,杜中宵本来打算的,不是进攻大定府。而是从河曲路出发,先进攻上京,而后从侧后绕击中京道。契丹将领献城,最重要的燕山天险一下子到了手中,事情就简单多了。

  中原北上,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其实只要中原王朝正常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的军队并没有多么强大。只要有一二十万人,就足够能占据上风。但一二十万军队,北方大部分地方,当地粮草是支撑不了多久的。如果从中原运粮,成本就过于高昂。可能要集河北、河东两路全部民力,不但是粮草,还要青壮去当运粮民夫,才能支撑起来。

  这样的仗,对于中原来说,也是很难的事情。一次出击,除了作战军队,就要动用百万民力,天下扰动。所以中原打北方,往往是先分化,每一部的兵力都不多的时候,出动小股部队作战。北方真正统一起来了,中原想北进也很难。而游牧民族南下,可以从中原抢掠,压力就小得多。

  现在有铁路,杜中宵的解决办法,就是用铁路一直修过去。只要铁路到的地方,中原军队就没有了后勤压力,军事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qqgf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